應急預案包括滅火、救援、撤離等各個方面,它是一個涉及到多個部門和機構的綜合工作。以下是一些經驗豐富的專家們總結的應急預案,可以為我們提供很好的借鑒。
醫療廢物流失等意外事故應急預案
為進一步做好醫療廢物的管理,避免因醫療廢物流失、泄漏、擴散和意外事件導致人身傷害和社會危害,根據《醫療廢物處理條例》、《醫療衛生機構醫療廢物管理辦法》等法律法規制定本預案。在發生醫療廢物流失、泄露、擴散時,應當采取應急控制措施,做到早報告、早處理,減少或防止污染擴散。
一、發生醫療廢物流失、泄漏、擴散和意外事件時當事人員應立即報告分管院長,并通知醫院防保等有關人員到達現場協助對污染區進行保護性封鎖,嚴格控制無關人員出入污染區,避免造成污染擴散和周圍人員傷害。
二、接到報告后,立即組織相關人員對污染現場進行封鎖,做好防護,并迅速組織人員對溢出、散落的醫療廢物迅速進行收集、清理,對污染地點進行清潔和消毒處理,盡可能減少污染擴散,保護好周圍人群。
三、對溢出、散落的醫療垃圾迅速進行收集、清理和消毒處理,同時根據污染情況,采取安全有效的處理方法進行場地消毒。消毒工作應由污染較輕區域向污染較重的區域進行,待徹底清潔和消毒后,再對清掃工具進行消毒。
四、清理人員在進行清理工作時,必須穿戴防護服、手套、口罩等防護用品。清理工作結束后,用品和用具必須進行消毒處理。
五、如果在處理過程中,清理人員的身體不慎受到傷害,應及時按照職業防護應急處理流程進行緊急處理。
六、發生醫療廢物流失、泄漏、擴散時,應按國務院頒布的《醫療廢物管理條例》和衛生部頒布的《醫療衛生機構醫療廢物管理辦法》的相關規定,在48小時內上報衛生局及環保局等有關上級主管部門。
七、發生醫療廢物流失、泄露、擴散和意外事故導致1人以上死亡或者3人以上健康損害,需要對致病人員提供醫療救護和現場救援的重大事故時,應當在24小時內向衛生局、環保局報告,并根據《醫療廢物管理條例》的規定,采取相應緊急處理措施。發生醫療廢物導致傳染病傳播或者有證據證明傳染病傳播的事故有可能發生時,應當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及有關規定報告,并采取相應措施。
八、因醫療廢物管理不當導致醫療廢物流失、泄漏、擴散、環境污染事故時,由感染管理科協同相關部門及時對事件進行調查分析,確定事故性質,明確責任人應承擔的責任,并按相關制度追究其事故責任,并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預防類似事件再次發生,并寫出總結報告。
醫療廢物失竊應急預案范文
根據《xxx民法典》、《xxx消費者權益保護法》、《最高人民法院的解釋》等有關法律、法規、規章和規范性文件的規定,現甲、乙雙方在*等、自愿的基礎上,本著公*合理的原則,就因此次事故造成的損害達成如下協議:
二、事故事實。
乙方參加甲方組織的團號為________________的旅游團隊,在________年________月________日旅游過程中,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造成乙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協議事項。
除甲方已向乙方支付或墊付的費用外,現一次性再向乙方支付處理此次事故的費用人民幣____________元(大寫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元整),此筆賠償款包括但不限于:醫療費、護理費及其他財產損失等法律法規規定的所有項目及費用。
乙方在收取甲方一次性損害賠償金時,須將所有的醫療費用#5@p、病歷資料、鑒定結論等全部交給甲方,由甲方向投保保險公司理賠,乙方有義務協助甲方提供相關證件、票據等資料。保險理賠權利和費用歸甲方所有。
若此事故損害涉及第三方侵權或違約行為所致,本協議達成后,甲方有權利代表乙方向第三方行使追償權,乙方有義務協助甲方進行追償。
四、特別約定。
本協議為處理本事故的終結性協議,本協議所涉及的賠償是一次性終結賠償,經簽章后立即生效;甲方支付乙方費用后,今后乙方不得以任何理由向甲方或其他相關第三方主張任何權利或向法院提起訴訟,甲方不再負任何賠償責任。
五、違約責任。
因本協議的履行發生糾紛的,雙方應協商解決,協商不成的,由甲方所在地人民法院受案審理。
六、協議簽署欄。
甲方(簽章):
法定代表人或委托代理人:___________________。
乙方:___________________。
(簽字并按手印確認)。
第三方(簽章):
法定代表人或委托代理人:
本協議見證人(三人以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簽字并按手印確認)。
醫療廢物流失等意外事故應急預案
為了有效預防醫療廢物意外事故及院內感染事件的發生,及時控制和消除醫療廢物帶來的危害,保障廣大人民群眾身體健康與生命安全,維護正常的就醫環境和穩定的社會秩序,根據《醫療廢物管理條例》《醫療衛生機構醫療廢物管理辦法》制定本方案,具體情況如下:
一、應急預案主要任務:
3、做好醫療廢物意外事故搶救藥品、醫療器械以及其他物資和技術的儲備與調度。
二、領導組織:
醫院院務會議研究決定,成立醫院醫療廢管理領導小組,領導小組成員如下:
組長:
副組長:
組員:院感辦、醫務科、護理部、疾病控制科、后勤保障部、院辦公室等部門負責人。
領導小組負責指導院內各科室及村衛生室按《醫療廢物管理條例》《醫療衛生機構醫療廢物管理辦法》處理醫療廢物。
三、醫療廢物監管部門:
院辦公室。
四、全院全體工作人員均有義務監督醫療廢物的管理:
當發醫療廢物流失、泄漏、擴散時應立即上報院醫療廢物管理領導小組組長或副組長;醫院應在48小時內上報縣衛生局及縣環保局等有關上級主管部門。
衛生院發生醫療廢物管理不當導致若干人以上死亡或者若干人以上健康損害,需要對患病人員提供醫療救護和現場救援的重大事故時,應當在24小時內向縣衛生環境保護主管部門報告;并根據《醫療廢物管理條例》的規定,采取相應緊急處理措施,并逐級上報。
六、預防控制措施:
衛生院發生醫療廢物導致傳染及傳播或者有證據證明傳染病傳播的事故有可能發生時,應當按照《傳染病防治法》及有關規定報告,并采取相應措施。當發生醫療廢物流失、泄漏、擴散和意外事故時,應按照以下要求及時采取緊急處理措施。
七、應急處理:
1、醫療廢物意外事故發生后,急處理領導小組積極組織一切力量進行搶救,并保障急救藥品、器械、及其他所需物資的供應。
2、對新發生的醫療廢物意外事故,及時制定工作措施和治療方案,完善各種醫療文書。
3、及時認真的分析、總結意外事故發生的原因,對傳染源及病人及時進行隔離、治療。
醫療廢物失竊應急預案范文
輕軌維修人員、保安人員、維修隊長,控制中心調度、車場調度、技術設備處長、安全處長。
1、如果庫內發生意外,車場調度為臨時總指揮,負責通知控制中心,及“110”“119”“120”的報警。
2、立即組織人員切斷電源,使用消防器材,進行救援。
3、如果停車列檢庫發生火災,組織救援向外拖掛所有的輕軌車輛,把拖出的車輛拖入綜合檢修庫,盡最大能力,減少損失。
4、組織人員搶救傷員,疏散到安全地點。
5、如果綜合檢修庫發生火災,庫內有車輛,參照停車列檢庫的處理辦法,把車輛拖出綜合檢修庫至安全地點。
6、救援結束后,保護現場,尋找目擊證人,配合調查人員進行事故的分析和取證。
按防火要求配備消防栓、手推式干粉滅火器、便攜式干粉滅火器、消防工具(砂箱、水桶、鐵鍬)。電器失火不能使用水源滅火,需使用干粉式滅火器。
11醫療廢物處置應急預案
為了進一步做好醫療廢物的管理,避免因醫療廢物流失、泄漏、擴散和意外事件導致人身傷害和社會危害,定制本預案。
二、應急小組
組長:程范江
副組長:蔡陽
成員:王濤 謝靖 柳著平
主要職責:負責對泄露現場進行評估,清理泄露現場的消毒處理以及善后工作。
三、處理措施
(1)發現醫療廢物流失、泄漏、擴散和意外事件時應立即通知相關人員,并且采取相應處理措施,防止事態擴大,以防擴大污染。
(2)保安隊長協助對污染區進行封鎖,控制無關人員出入污染區,避免造成污染擴散和周圍人員傷害。
(3)迅速組織相關人員對溢出、散落的醫療廢物迅速進行收集、清理,對污染地點進行清潔和消毒處理,清理人員在進行清理工作時,必須穿戴防護服、手套、口罩等防護用品。盡可能減少污染擴散,保護好周圍人群。
(4)同時根據污染情況,采取安全有效的的處理方法進行場地消毒。待徹底清潔和消毒后,再對清掃工具進行消毒,防止二次污染。
(5)相關人員現場調查,確認醫療廢物流失、泄漏、擴散的程度,包括,類別、數量、影響范圍、發生時間等。并作好記錄。對于可能造成傳染病發生、爆發和流行的危機事件及時向上級報告預警,詳細說明事態發展和控制情況。
(6)根據事態情況上報市衛生局及市環保局等有關上級主管部門。
農墾總醫院東湖分院
- 1
為防止醫療廢物處置過程中由于醫療廢物遺棄、流失、泄漏、擴散導致的傳染病傳播或環境污染事故,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醫療廢物管理條例》、衛生部《醫療衛生機構醫療廢物管理辦法》,特制定本應急預案。
一、組織機構與工作職責
(一)組織機構
成立醫療廢物意外事故領導小組,組長由院長擔任,成員包括各科室負責人。
組 長:劉德坤
副組長:王智 張禮
成 員:方謝 張永華 趙勇飛 唐金強 熊光梅
吳春麗
(二)工作職責
1、指揮全院醫療廢物意外事故的應急處理工作。
2、根據工作需要,及時召開會議,果斷做出決策,及時上報。
3、解決應急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強化非常時期的`責任制管理。
二、預防控制措施
(一)認真督導檢查,防范意外事故發生
由醫療廢物領導小組組織各個科室負責人,對全院日常醫療廢物
處理工作進行不定期抽查,發現問題,及時通報、反饋、指導整改,以預防醫療廢物處置過程中意外事故的發生。
(二)強化培訓,提高責任感
組織職工學習醫療廢棄物處理政策常態化、通過各部門互相監督學習的形式,加強醫療廢物安全處理的宣傳教育。定期對各科室醫療廢物處理工作進行考核,開展經常性演練等,以提高各科室規范處理醫療廢物的能力。
三、意外事故處置措施
1、認真落實醫療廢物管理制度,建立各級各類人員責任制。
2、各科室若發現醫療廢物泄漏、流失、擴散和嚴重遺棄事故時,要立即報告院醫療廢物應急處理領導小組。
3、領導小組立即組織人員進行調查,有關人員盡快對發生醫療廢物泄漏、擴散的現場進行處理,確定流失、泄漏、擴散的醫療廢物的類別、數量、發生時間、影響范圍及嚴重程度。
4、有關科室立即組織人員盡快對發生醫療廢物泄漏、擴散的現場進行封鎖,必要時封鎖污染區域,以防止擴大污染。
5、領導小組立即組織人力對污染現場進行消毒、處理,盡可能減少污染對病人、醫務人員及周圍環境的影響。采取適當的安全處置措施,對泄漏物及污染的區域、物品進行消毒或其它無害化處理。
6、對感染性廢物污染的區域進行消毒時,消毒工作從污染最輕向污染最嚴重區域進行,對可能被污染的所有使用過的工具也應進行消毒。
7、處理工作結束后,院醫療廢物應急處理小組對事件的起因進行調查,匯總資料,并完善防范措施,預防類似事件發生。
五馬鎮衛生醫院?
2017年3月7日
醫療廢物失竊應急預案范文
為了有效預防醫療廢物意外事故及院內感染事件的發生,及時控制和消除醫療廢物帶來的危害,保障廣大人民群眾身體健康與生命安全,維護正常的就醫環境和穩定的社會秩序,根據《醫療廢物管理條例》《醫療衛生機構醫療廢物管理辦法》制定本方案,具體情況如下:。
一、應急預案主要任務:。
2、做好醫療廢物意外事故信息的收集、分析、報告工作。
3、做好醫療廢物意外事故搶救藥品、醫療器械以及其他物資和技術的儲備與調度。
4、加強醫療廢物意外事故應急處理專業隊伍建設和培訓。
二、領導組織:。
醫院院務會議研究決定,成立醫院醫療廢管理領導小組,領導小組成員如下:。
組長:院長副組長:副院長。
組員:院感辦、醫務科、護理部、疾病控制科、后勤保障部、院辦公室等部門負責人。
領導小組負責指導院內各科室及村衛生室按《醫療廢物管理條例》《醫療衛生機構醫療廢物管理辦法》處理醫療廢物。
三、醫療廢物監管部門:院辦公室。
四、全院全體工作人員均有義務監督醫療廢物的管理:。
醫院應在48小時內上報縣衛生局及縣環保局等有關上級主管部門。
并根據《醫療廢物管理條例》的規定,采取相應緊急處理措施,并逐級上報。
六、預防控制措施:。
衛生院發生醫療廢物導致傳染及傳播或者有證據證明傳染病傳播的事故有可能發生時,應當按照《傳染病防治法》及有關規定報告,并采取相應措施。
當發生醫療廢物流失、泄漏、擴散和意外事故時,應按照以下要求及時采取緊急處理措施。
七、應急處理:。
1、醫療廢物意外事故發生后,急處理領導小組積極組織一切力量進行搶救,并保障急救藥品、器械、及其他所需物資的供應。
2、對新發生的醫療廢物意外事故,及時制定工作措施和治療方案,完善各種醫療文書。
3、及時認真的分析、總結意外事故發生的原因,對傳染源及病人及時進行隔離、治療。
醫療廢物流失、泄漏、擴散和意外應急預案為有效地預防、及時控制和消除醫療廢物流失、泄漏、擴散和意外事故所造成的危害,保障人民群眾的生命安全,維護正常的醫療秩序,根據《醫療廢物管理條例》《醫療衛生機構醫療廢物管理辦法》制定本預案。
醫療廢物應急預案
一、為防止醫療廢物流失、泄漏、擴散,特制訂本應急方案。
二、當發生固體醫療廢物流失、泄漏、擴散事故時,發現事故的醫務人員和醫院的其他工作人員要馬上向行政科、院感科報告(下班時間向醫院總值班報告)。逐級上報,在48小時內向所在地縣級人民政府衛生行政主管部門,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們報告。調查處理工作結束,醫療衛生機構應當將調查處理結果向所在地縣級人民政府衛生行政主管部們,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報告。
三、行政科、院感科和醫院總值班接到報告后馬上組織人員采取減少危害的緊急處理措施:盡可能回收已經流失、泄漏、擴散的醫療廢物,對由醫療廢物致病的病人員提供醫療救護和現場救援。
四、行政科、院感科和醫院總值班接到報告后同時向區衛生局、防疫站、環境局報告,并向可能受到危害的單位和居民通報。
五、對溢出、散落的醫療廢物迅速進行收集、清理和消毒處理。對于液體溢出物采用吸附材料吸收處理。
六、清理人員在進行清理工作時須穿戴防護服、手套、口罩、靴等防護用品,清理工作結束后.用具和防護用品均須進行消毒處理。
七、如果在操作中.清理人員的身體(皮膚)不慎受到傷害時,應及時采取處理措施并接受醫療救治。
八、對事件的起因應進行調查、分析、總結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預防類似事件發生,對引起事件的責任人應追究其法律責任。
醫療廢物應急預案
為有效預防、及時控制和消除發生的醫療廢物流失、泄漏、擴散及其他突發事件導致不良事件的發生,指導和規范醫療廢物流失、泄漏、擴散后的應急處理工作,提高應對能力,建立統一指揮、職責明確、運轉有序、反應迅速、處置有力、依法規范、依靠科學的應急處置體系,最大限度地減少醫療廢物流失、泄漏、擴散對公眾健康和國家財產造成的危害,保障公眾身心健康與生命財產安全,維護正常秩序,特制訂本預案。
1、工作原則。
預防為主,規范管理;科學應對,分級負責。
負責本單位發生醫療廢物處置突發事件的緊急處理。
3、建立、健全醫療廢物管理責任制,法定代表人為第一責任人,切實履行職責,確保醫療廢物的安全管理。
分類收集、運送、暫時貯存及機構內處置過程中所需要的專業技術、職業衛生安全防護和緊急處理知識等,制定工作人員的培訓計劃并組織實施;采取有效措施,防止醫療廢物流失、泄漏、擴散。
5、發現發生醫療廢物流失、泄漏、擴散和意外事故時,應當立即向縣衛生局、環保局報告,并向可能受到危害的單位和居民通報。
6、應急處置。
發生醫療廢物流失、泄漏、擴散和意外事故時,應當按照《醫療廢物管理條例》和《醫療衛生機構醫療廢物管理辦法》的規定采取相應緊急處理措施,對致病人員提供醫療救護和現場求援;同時向縣衛生局、環保局報告,并向可能受到危害的單位和居民通報。應當按照以下要求及時采取緊急處理措施:
(1)確定流失、泄漏、擴散的醫療廢物的類別、數量、發生時間、影響范圍及嚴重程度;
(2)組織有關人員盡快對發生醫療廢物泄漏、擴散的現場進行處理;
(6)工作人員應當做好衛生安全防護后進行工作。處理工作結束后,醫療衛生機構應當對事件的起因進行調查,并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預防類似事件的發生。
(7)水源污染如發生水源污染,立即向環保局報告,組織有關人員盡快對發生醫療廢物泄漏、擴散的現場進行處理。
(8)加強檢查,確保措施落實要依照《醫療廢物管理條例》和《醫療衛生機構醫療廢物管理辦法》的規定,定期、不定期組織人員對本單位醫療廢物管理各項工作落實情況進行檢查,發現問題,及時整改。
物處置、消毒、疫情報告及預防控制等工作的衛生監督和執法稽查。
(10)做好物質儲備,保障經費要合理安排應急工作經費,做好各類應急物資儲備,包括防護用品、消殺藥械等物資。
醫療應急預案
1、發現患者有自殺傾向時,立即報告護士長及主管醫生。
2、檢查患者病室內的環境,若發現私藏藥品、銳利器械等危險物品給予沒收;鎖好門窗,防止意外。
3、告知家屬24小時監護,不得離開。
4、詳細交接班,密切注意患者心理變化,準確掌握心理狀態。
5、查找患者自殺原因,有針對性的做好心理護理,盡量減少不良刺激對患者的影響。
6、發現患者自殺,通知醫生立即赴現場,判斷患者是否有搶救價值,如有可能立即搶救。
7、保護現場,包括病室及自殺處。
8、通知醫務處或總值班,聽從安排處理。
9、做好家屬的安慰工作。
1、患者入院時詳細交代住院須知,告知患者住院期間不允許私自外出,以免貽誤治療、突發病情變化等嚴重后果。
2、加強巡視,力所能及地幫助患者解決困難,盡量減少其外出機會。如必須外出,在病情允許的情況下,經主管醫生批準,患者及家屬在護理單上簽字方可離開,并在規定時間內返回病房。
3、一旦發現患者私自外出,要立即報告護士長,通知主管醫生。
4、通過患者所留下的通訊方式,與家屬取得聯系,共同尋找。
5、必要時通知醫務科、護理部或總值班。
6、患者的確外出不歸,需兩人共同清理患者物品,貴重物品交保衛科。
1、維持好病房秩序,對可疑人員進行詢問。
2、加強巡視,做好安全工作,隨手帶門,經常檢查門窗。
3、介紹住院須知時向患者介紹安全知識,保管好貴重物品與現金。
4、一旦發生失竊,做好現場保護工作。
5、通知保衛科或總值班,協助做好偵破工作。
1、做好病房安全工作管理,夜間病房門上鎖。
2、遭遇歹徒后,沉著冷靜,采取果斷措施保護患者及公物,盡量減少不必要的損失。
3、注意觀察歹徒的特征。
4、設法通知保衛處,夜間通知總值班,由總值班視情況撥打110。
5、歹徒逃走,注意方向,為破案提供線索。
1、做好病房安全管理工作,經常檢查倉庫、電源及線路,發現隱患及時通知有關科室,消除隱患。
2、住院患者不允許私自用電器。
3、當病區內發生火災時,所有工作人員應遵循“高層先撤、患者先撤、重患者和老人先撤、醫務人員最后撤離”的原則,“避開火源,就近疏散,統一組織,有條不紊”,緊急疏散患者。
4、當班護士和主管醫生要立即組織好患者,不得在樓道內擁擠、圍觀,并立即通知保衛科或總值班,緊急報警。
5、集中現有的滅火器材和人員積極撲救,盡量消滅或控制火勢擴大。
6、所有人員立即用濕毛巾、濕口罩或濕紗布罩住口鼻,防止窒息。
7、在保證人員安全撤離的條件下,應盡快撤出易燃易爆物品,積極搶救貴重物品、設備和科技資料。
8、發現某一房間發生火災,室內有易燃易爆物品,要立即搬出,如已不可能搬出,要以最快速度疏散鄰近人員。
9、如室內無人,也無易燃易爆物品,不要急于開門,以免火勢擴大、蔓延;要迅速集中現有的滅火器材,做好充分準備,打開房門,積極滅火。
10、關閉鄰近房間的門窗,斷開燃火部位的電閘(由消防中心或電工室人員操作)。
11、發現火情無法撲救,要立即撥打“119”報警,并告知準確方位。
1、檢查病房設施,不斷改進完善,杜絕不安全隱患。
2、當患者突然摔倒時,護士立即到患者身邊,檢查患者摔傷情況:通知醫生判斷患者的神志、受傷部位,傷情程度,全身狀況等,并初步判斷摔傷原因或病因。
3、對疑有骨折或肌肉、韌帶損傷的患者,根據摔傷的部位和傷情采取相應的搬運患者方法,將患者抬至病床;請醫生對患者進行檢查,必要時遵醫囑行x光片檢查及其他治療。
4、對于摔傷頭部,出現意識障礙等危及生命的情況時,應立即將患者輕抬至病床,嚴密觀察病情變化,注意瞳孔、神志、呼吸、血壓等生命體征的變化情況,迅速采取相應的急救措施。
5、受傷程度較輕者,可攙扶或用輪椅將患者送回病床,囑其臥床休息,安慰患者,并測量血壓、脈搏,根據病情做進一步的檢查和治療。
6、對于皮膚出現淤斑者進行局部冷敷;皮膚擦傷滲血者用碘伏或0.1%新潔爾滅清洗傷口后,以無菌敷料包扎;出血較多或有傷口者先用無菌敷料壓迫止血,再由醫生酌情進行傷口清創縫合。創面較大,傷口較深者遵醫囑注射破傷風針。
7、加強巡視,及時觀察采取措施后的效果,直到病情穩定。
8、準確、及時書寫護理記錄,認真交班。
9、向患者了解當時摔倒的情景,幫助患者分析摔倒的原因,向患者做宣教指導,提高患者的自我防范意識,盡可能避免再次摔傷。
1、對于有意識不清并躁動不安的患者,應加床檔,并有家屬陪伴。
2、對于極度躁動的患者,可應用約束帶實施保護性約束,但要注意動作輕柔,經常檢查局部皮膚,避免對患者造成損傷。
3、在床上活動的患者,囑其活動時要小心,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如有需要可以讓護士幫助。
4、對于有可能發生病情變化的患者,要認真做好健康宣教,告訴患者不做體位突然變化的動作,以免引起血壓快速變化,造成一過性腦供血不足,引起暈厥等癥狀,易于發生危險。
5、教會患者一旦出現不適應狀,最好先不要活動,應用信號燈告訴醫護人員,給以必要的處理措施。
6、一旦患者不慎墜床時,護士應立即到患者身邊,通知醫生檢查患者墜床時的著力點,迅速查看全身狀況和局部受傷情況,初步判斷有無危及生命的癥狀、骨折或肌肉、韌帶損傷等情況。
7、配合醫生對患者進行檢查,根據傷情采取必要的急救措施。
8、加強巡視至病情穩定。巡視中嚴密觀察病情變化,發現病情變化,及時向醫生匯報。
9、及時、準確記錄病情變化,認真做好交接班。
1、接到停水通知后,告知患者停水的時間,做好停水準備。
2、做好應急準備,根據停水時間盡量儲備水源,以備使用和飲用。
3、突然停水時,白天與總務科聯系,匯報情況,查詢原因;夜間通知總值班,匯報停水情況。
4、患者做好解釋工作,盡量協助患者解決因停水帶來的不便。
1、通知停電后,立即做好停電準備,備好應急燈、手電、蠟燭等;如有搶救患者使用動力電器時,需找替代的方法。
2、突然停電后,立即使用搶救患者機器運轉的動力方法,維持搶救工作,開啟應急燈或點燃蠟燭照明燈。
3、與電工班聯系,查詢停電原因,盡量排除故障或開啟應急發電系統。
4、加強巡視病房,安撫患者,同時注意防火、防盜。
1、立即查找泛水的原因,通知其他人員,積極采取措施阻止繼續泛水。
2、不能自行解決者,立即通知總務科或總值班。
3、協助維修人員共同將水掃凈,保持環境清潔。
4、告戒患者,不可涉足泛水區或潮濕處,必要時放置醒目標識,防止跌倒。
醫療應急預案
預防為主,規范管理;科學應對,分級負責。
2、成立醫療廢物處置領導小組。
負責本單位發生醫療廢物處置突發事件的緊急處理。
3、建立、健全醫療廢物管理責任制,法定代表人為第一責任人,切實履行職責,確保醫療廢物的安全管理。
分類收集、運送、暫時貯存及機構內處置過程中所需要的專業技術、職業衛生安全防護和緊急處理知識等,制定工作人員的培訓計劃并組織實施;采取有效措施,防止醫療廢物流失、泄漏、擴散。
5、發現發生醫療廢物流失、泄漏、擴散和意外事故時,應當立即向縣衛生局、環保局報告,并向可能受到危害的單位和居民通報。
發生醫療廢物流失、泄漏、擴散和意外事故時,應當按照《醫療廢物管理條例》和《醫療衛生機構醫療廢物管理辦法》的規定采取相應緊急處理措施,對致病人員提供醫療救護和現場求援;同時向縣衛生局、環保局報告,并向可能受到危害的單位和居民通報。應當按照以下要求及時采取緊急處理措施:
(2)、組織有關人員盡快對發生醫療廢物泄漏、擴散的現場進行處理;
(6)、工作人員應當做好衛生安全防護后進行工作。處理工作結束后,醫療衛生機構應當對事件的起因進行調查,并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預防類似事件的發生。
(7)、水源污染如發生水源污染,立即向環保局報告,組織有關人員盡快對發生醫療廢物泄漏、擴散的現場進行處理。
(8)、加強檢查,確保措施落實要依照《醫療廢物管理條例》和《醫療衛生機構醫療廢物管理辦法》的規定,定期、不定期組織人員對本單位醫療廢物管理各項工作落實情況進行檢查,發現問題,及時整改。
物處置、消毒、疫情報告及預防控制等工作的衛生監督和執法稽查。
(10)、做好物質儲備,保障經費要合理安排應急工作經費,做好各類應急物資儲備,包括防護用品、消殺藥械等物資。
醫療廢物應急預案
為進一步做好醫療廢物的管理,避免因醫療廢物流失、泄漏、擴散和意外事件導致人身傷害和社會危害,根據《醫療廢物處理案例》《醫療衛生機構醫療廢物管理辦法》等法律法規制定本預案。在發生醫療廢物流失、泄漏、擴散時,應當采取應急控制措施,做到早報告、早處理,減少或防止污染擴散。
1、負責醫療廢物收集運送的人員應按照醫院有關醫療廢物管理規定分類收集醫療廢物,并使用專用的運送工具密閉運送醫療廢物。
2、如運送過程中發生醫療廢物大量溢出、散落如運送車傾翻、運送人員受傷等嚴重事件時,當事人應立即報告辦公室和醫務科,以上科室負責人員立即報告主管院長,并通知醫院防保等有關人員到達現場協助對污染區進行保護性封鎖,嚴格控制無關人員出入污染區,避免造成污染擴散和周圍人員傷害。
3、辦公室和醫務科接到報告后,應到現場協助處理,確定流失、泄漏、擴散的醫療廢物的類別、數量、發生時間,影響范圍及嚴重程度,并調查事故原因,形成書面報告,遞交給醫院負責醫療廢物工作的主管領導。
4、辦公室(總務科)、醫務科到現場后迅速組織人員并指導對溢出、散落的醫療廢物迅速進行收集、清理,對污染地點進行清潔和消毒處理。對液體溢出物應采取吸附材料吸收處理。對污染地點進行清潔和消毒處理。對感染性廢物污染區域進行消毒時,消毒工作從污染最輕區域向污染最嚴重區域進行。
5、清理人員在進行清理工作時須穿戴防護服、手套、口罩、靴子等防護用品,清理工作結束后,用具和防護用品均須進行消毒處理。
6、如果在操作中,清理人員的身體(皮膚)不慎受到污染,應就近清潔,用水沖洗受污染部位,如不慎受傷,應及時到最近的診療室處理。
7、醫療廢物暫存點發送醫療廢物丟失時,應逐級向辦公室、醫務科、醫院主管報告,并盡可能追回丟失的醫療廢物;如發生醫療廢物流失、泄漏、擴散和意外事故時,按上述第三條做好相應處理,并及時向上級有關部門報告。
8、因醫療廢物流失、泄漏、擴散和意外事故導致1人以上死亡或者3人以上健康損害,需要對致病人員提供醫療救護和現場救援的重大事故時,應當及時向上級有關部門報告,同時采取相應的醫療救治并按第三條要就進行現場清理、清潔和消毒等緊急措施。
9、因醫療廢物流失、泄漏、擴散和意外事故導致3人以上死亡或者10人以上健康損害,需要對致病人員提供醫療救護和現場救援的重大事故時,應當及時向上級有關部門報告,同時采取相應的醫療救助并參照上述第三點進行現場清理、清潔和消毒燈緊急處理措施。
10、因醫療廢物流失、泄漏、擴散和意外事故導致傳染病傳播事故、或者有證據證明傳染病傳播的事故可能發生時,應按照《傳染病防治法》及有關規定報告,并采取相應措施。
11、配合有關部門的檢查、監測、調查取證,不拒絕和阻礙,不提供虛假材料。調查處理工作結束后,將調查處理結果向所在區衛生局、環保部門報告。
12、處理結束后應及時總結經驗教訓,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預防再次發生,并寫出總結報告。
醫療應急預案
1、發現患者有自殺傾向時,立即報告護士長及主管醫生。
2、檢查患者病室內的環境,若發現私藏藥品、銳利器械等危險物品給予沒收;鎖好門窗,防止意外。
3、告知家屬24小時監護,不得離開。
4、詳細交接班,密切注意患者心理變化,準確掌握心理狀態。
5、查找患者自殺原因,有針對性的做好心理護理,盡量減少不良刺激對患者的影響。
6、發現患者自殺,通知醫生立即赴現場,判斷患者是否有搶救價值,如有可能立即搶救。
7、保護現場,包括病室及自殺處。
8、通知醫務處或總值班,聽從安排處理。
9、做好家屬的安慰工作。
1、患者入院時詳細交代住院須知,告知患者住院期間不允許私自外出,以免貽誤治療、突發病情變化等嚴重后果。
2、加強巡視,力所能及地幫助患者解決困難,盡量減少其外出機會。如必須外出,在病情允許的情況下,經主管醫生批準,患者及家屬在護理單上簽字方可離開,并在規定時間內返回病房。
3、一旦發現患者私自外出,要立即報告護士長,通知主管醫生。
4、通過患者所留下的通訊方式,與家屬取得聯系,共同尋找。
5、必要時通知醫務科、護理部或總值班。
6、患者的確外出不歸,需兩人共同清理患者物品,貴重物品交保衛科。
1、維持好病房秩序,對可疑人員進行詢問。
2、加強巡視,做好安全工作,隨手帶門,經常檢查門窗。
3、介紹住院須知時向患者介紹安全知識,保管好貴重物品與現金。
4、一旦發生失竊,做好現場保護工作。
5、通知保衛科或總值班,協助做好偵破工作。
1、做好病房安全工作管理,夜間病房門上鎖。
2、遭遇壞人后,沉著冷靜,采取果斷措施保護患者及公物,盡量減少不必要的損失。
3、注意觀察壞人的特征。
4、設法通知保衛處,夜間通知總值班,由總值班視情況撥打110。
5、壞人逃走,注意方向,為破案提供線索。
1、做好病房安全管理工作,經常檢查倉庫、電源及線路,發現隱患及時通知有關科室,消除隱患。
2、住院患者不允許私自用電器。
3、當病區內發生火災時,所有工作人員應遵循“高層先撤、患者先撤、重患者和老人先撤、醫務人員最后撤離”的原則,“避開火源,就近疏散,統一組織,有條不紊”,緊急疏散患者。
4、當班護士和主管醫生要立即組織好患者,不得在樓道內擁擠、圍觀,并立即通知保衛科或總值班,緊急報警。
5、集中現有的滅火器材和人員積極撲救,盡量消滅或控制火勢擴大。
6、所有人員立即用濕毛巾、濕口罩或濕紗布罩住口鼻,防止窒息。
7、在保證人員安全撤離的條件下,應盡快撤出易燃易爆物品,積極搶救貴重物品、設備和科技資料。
8、發現某一房間發生火災,室內有易燃易爆物品,要立即搬出,如已不可能搬出,要以最快速度疏散鄰近人員。
9、如室內無人,也無易燃易爆物品,不要急于開門,以免火勢擴大、蔓延;要迅速集中現有的滅火器材,做好充分準備,打開房門,積極滅火。
10、關閉鄰近房間的門窗,斷開燃火部位的電閘(由消防中心或電工室人員操作)。
11、發現火情無法撲救,要立即撥打“119”報警,并告知準確方位。
1、檢查病房設施,不斷改進完善,杜絕不安全隱患。
2、當患者突然摔倒時,護士立即到患者身邊,檢查患者摔傷情況:通知醫生判斷患者的神志、受傷部位,傷情程度,全身狀況等,并初步判斷摔傷原因或病因。
3、對疑有骨折或肌肉、韌帶損傷的患者,根據摔傷的部位和傷情采取相應的搬運患者方法,將患者抬至病床;請醫生對患者進行檢查,必要時遵醫囑行x光片檢查及其他治療。
4、對于摔傷頭部,出現意識障礙等危及生命的情況時,應立即將患者輕抬至病床,嚴密觀察病情變化,注意瞳孔、神志、呼吸、血壓等生命體征的變化情況,迅速采取相應的急救措施。
5、受傷程度較輕者,可攙扶或用輪椅將患者送回病床,囑其臥床休息,安慰患者,并測量血壓、脈搏,根據病情做進一步的檢查和治療。
6、對于皮膚出現淤斑者進行局部冷敷;皮膚擦傷滲血者用碘伏或0.1%新潔爾滅清洗傷口后,以無菌敷料包扎;出血較多或有傷口者先用無菌敷料壓迫止血,再由醫生酌情進行傷口清創縫合。創面較大,傷口較深者遵醫囑注射破傷風針。
7、加強巡視,及時觀察采取措施后的.效果,直到病情穩定。
8、準確、及時書寫護理記錄,認真交班。
9、向患者了解當時摔倒的情景,幫助患者分析摔倒的原因,向患者做宣教指導,提高患者的自我防范意識,盡可能避免再次摔傷。
1、對于有意識不清并躁動不安的患者,應加床檔,并有家屬陪伴。
2、對于極度躁動的患者,可應用約束帶實施保護性約束,但要注意動作輕柔,經常檢查局部皮膚,避免對患者造成損傷。
3、在床上活動的患者,囑其活動時要小心,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如有需要可以讓護士幫助。
4、對于有可能發生病情變化的患者,要認真做好健康宣教,告訴患者不做體位突然變化的動作,以免引起血壓快速變化,造成一過性腦供血不足,引起暈厥等癥狀,易于發生危險。
5、教會患者一旦出現不適應狀,最好先不要活動,應用信號燈告訴醫護人員,給以必要的處理措施。
6、一旦患者不慎墜床時,護士應立即到患者身邊,通知醫生檢查患者墜床時的著力點,迅速查看全身狀況和局部受傷情況,初步判斷有無危及生命的癥狀、骨折或肌肉、韌帶損傷等情況。
7、配合醫生對患者進行檢查,根據傷情采取必要的急救措施。
8、加強巡視至病情穩定。巡視中嚴密觀察病情變化,發現病情變化,及時向醫生匯報。
9、及時、準確記錄病情變化,認真做好交接班。
1、接到停水通知后,告知患者停水的時間,做好停水準備。
2、做好應急準備,根據停水時間盡量儲備水源,以備使用和飲用。
3、突然停水時,白天與總務科聯系,匯報情況,查詢原因;夜間通知總值班,匯報停水情況。
4、患者做好解釋工作,盡量協助患者解決因停水帶來的不便。
1、通知停電后,立即做好停電準備,備好應急燈、手電、蠟燭等;如有搶救患者使用動力電器時,需找替代的方法。
2、突然停電后,立即使用搶救患者機器運轉的動力方法,維持搶救工作,開啟應急燈或點燃蠟燭照明燈。
3、與電工班聯系,查詢停電原因,盡量排除故障或開啟應急發電系統。
4、加強巡視病房,安撫患者,同時注意防火、防盜。
1、立即查找泛水的原因,通知其他人員,積極采取措施阻止繼續泛水。
2、不能自行解決者,立即通知總務科或總值班。
3、協助維修人員共同將水掃凈,保持環境清潔。
4、告戒患者,不可涉足泛水區或潮濕處,必要時放置醒目標識,防止跌倒。
文檔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