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名教職工,總歸要編寫教案,教案是教學藍圖,可以有效提高教學效率。那么問題來了,教案應該怎么寫?下面是小編為大家帶來的優秀教案范文,希望大家可以喜歡。
小學美術中國漆器教案篇一
本課以“我是中國人”為主題,展現了身著各民族服裝的小學生背著書包,手拉著手,肩并著肩,快樂地團聚在一起的畫面。各民族小學生一張張動人的笑臉傳達出快樂、幸福的情緒。畫面右上方配有文字“我是中國人”,猶如各民族小學生們的真誠吶喊,傳達出作為中國人的自豪感。課文通過圖畫告訴學生:莊嚴的天安門城樓、鮮艷的五星紅旗,是我們祖國的象征;我們的祖國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通過兩面觀察與聽讀“我是中國人”,感受作為中國人的'自豪,激發愛國之情。這是對入學第一天小學生的人生洗禮。教學重點為知道中國是我們的祖國,感受作為中國人的自豪。初步知道我國是個多民族的國家。上完課后,效果感覺良好,也有許多的感受、體會。回顧整堂課的教學,總結如下:
本節課圍繞著教學目標,我取得了以下效果:通過學習學生知道中國是我們的祖國,我們國家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
教師提示世界上有很多國家,中國是其中一個國家。緊接著出示中國地圖,學生初步認識中國。借助課文插圖,引導學生觀察畫面中的遠景,說說看到了什么,從中了解雄偉的天安門是中國的重要建筑標志。有的學生在幼兒園大班期間已經在“祖國”的主題學習中接觸過天安門,讓學生說說自已的感受。教師出示國旗,啟發學生說說這是什么,在哪里見過。告訴學生升國旗時,要立正向國旗敬注目禮。在初步認識國旗的基礎上,教師播放國歌,有條件的可以播放天安門廣場的升旗儀式,讓全體學生起立伴隨著國歌向國旗敬注目禮。并告訴學生中國就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教師引導學生說一說:我們的祖國是中華人民共和國。了解中國是多民族國家,了解自己民族的特點,增強民族自豪感。課前引導學生借助網絡資源查閱有關民族的資料,如有哪些民族,這些民族各有什么特色。課上交流展示,教師相機出示中國56個民族圖片。學生在看圖交流的基礎上,從圖畫中感受各民族小朋友團聚在一起的快樂,從中體會我們每個中國人都愛自己的國家。教師帶領學生有感情地讀一讀:我是中國人。課堂氣氛活躍,教師充分利用多媒體教學:播放《大中國》導入,師生一起唱《我們的祖國是花園》,學生匯報交流所了解的民族故事,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其中,教學效果顯著。
雖然說,學生在老師的引導下完成了對課文的理解和體驗,但是反觀整節課堂,在教學實踐中還是有一些遺憾:班內同學對自己的民族漢族,課前搜集資料較少,課上老師缺乏對漢族的服飾、節日等的補充。
如果我再重新來上這節課的話,我會這樣做:課前預習時教師引導學生搜集有關不同民族的故事、服飾、習俗時,安排學生分組搜集,引導學生認識中國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
小學美術中國漆器教案篇二
本學期,我一直試圖進行課堂教學改革,按照學校“三環六步教學模式”進行實踐。通過講《中國石拱橋》這一課,我最大的體會是:一種新的教育理念應用到教學實踐中,有時很難達到預期的目標,預設與生成還有一定距離,而且由于個人對課改新理念的理解也有偏差,雖然我做了很多努力,但還有不少不盡人意的地方,另外教學中切忌貪大求全,否則會顧此失彼,收效甚微。
課堂按照最初的設定,平穩地進行著。 可課后我卻發現我講得太多,沒有全面調動學生的學習激情,充分展示學生的思想,并激起他們強烈的求知欲。我們的課堂,應該說教師都在課前備好,然后再處心積慮地讓學生往我們事先設好的圈套中鉆,如果他們都在課上被拉進來了,就如同跟著導游游了一遍景點,那么教者就會有這樣的感覺:教學任務完成了。這其實說穿了還是一種偽課堂。
真正的課堂,應該圍繞教學內容,全面調動學生的學習激情,充分展示學生的思想,并激起他們強烈的求知欲。現將不足分析如下:
一、 貪大求全,內容過多,尤其是設計的問題多而碎,讓人感覺結構不清晰,使學生容易產生混亂。而且每個問題都淺嘗輒止,因為我貪大求全,既想把單元主題理清,又想把《中國石拱橋》這一課說透,結果造成兩項都涉入不深,挖掘不透,學生對有些問題理解的不夠深刻。在以后的問題設計上,我“要做問得巧的智者”,用靈活巧妙的問題引導學生品讀課文,深入學習。
二、粗心毛糙,不注意細節。“態度決定一切,細節決定成敗,方法決定效果。”我自認為我態度認真,積極備課,但是忽略了細節,問題設計、總結、練習中都有重復現象,這樣,不但沒有突出重點,反而顯得內容過多,時間緊張。我自認為我設計的兩個延伸遷移題是一個亮點,應該能給學生更多的發揮空間,也更能檢驗出學生完成目標情況,但由于自身對主題式教學還有一定理解的誤區,所以出現了虎頭蛇尾的問題。
三、作為一名教師,忽略了最重要的課堂常規,過于依賴多媒體課件,有時還受課件的限制和牽引,有些知識點沒有讓學生記下,這樣也會造成學生只熱心地參與活動,掌握知識卻如過眼云煙。
在今后的教學中,我要努力做到目標明確,問題設計精巧,結構清晰,合理安排時間,充分調動學生學習自主性,如當 “你還知道哪些建筑園林,名勝古跡?”這個答案出現時,我能夠相機引導:“根據你的游覽經驗和見聞來談談?”那么學生的思路將會更清晰地打開;當學生提出與課堂教學內容無關而教者又不懂的問題時,我能先請教其它學生有沒有人懂這個問題的,如果還沒有,我能夠引導他們:大千世界奇妙無比,世間的知識無止無境,它的外延與生活相等,只要我們以更大的熱情投入學習,我們就能獲取更多的知識,這樣將會激發學生的求知欲。
今天的語文教學正面臨著一場前所未有的改革,各種觀點、各種思路如雨后春筍,教師的角色也在不斷的轉換。但不管怎么轉化,老師畢竟還是老師。我以為今天的老師在課堂上的作用應該和旅行團的導游一樣,而學生則象是游客,在老師的引導下,在語文知識的百花園里游覽,因此老師既不應該象過去那樣滿堂灌,也不能讓學生在課堂上放任自流,既有讀書聲也有寫字聲,能讓學生思考、表達、動手、做結論的問題,盡量讓學生自己做,不做包辦替代的保姆老師.
小學美術中國漆器教案篇三
昨天,我在八十班講了《中國石拱橋》的公開課。過后發現許多問題,在以后的教學中注意要多改進:
1.充分備課:教師要對所講課文做充分的備課,至少讀5遍,把課文中所涉及的所有知識都做到了然于心。清清楚楚。然而這只是備課的第一步,做到了“讀透”。然后再把這些知識有取舍的在課堂中呈現。這是講課之前的第一步,卻也是非常非常重要的一步。
一節好的課,不僅要備課文,還要備學生。在這節公開課之前,我在另外四個不同的班試過課。效果不太好,存在很多問題。但這都沒有引起我的重視。我認為十班的效果會比其他班好,卻不知每一次的試課都是鍛煉,都能提高。白白的浪費了這幾次機會。每一次的試課都是真試。這樣才能真正成長。
2.課堂最重要:不管課前做了多少準備,最終的目的都是呈現在課堂,都是讓學生有所收獲。所以一定一定要注意課堂學生的掌握。在我的這節公開課上,針對學生的回答我沒有做到充分的評價,有些學生的針對說明方法的回答是不正確的,我卻沒有及時的給予糾正。
3.專業才是基本功:想起前幾天發生的一件事,奚夢瑤在維密秀摔倒。她的摔倒有人心疼并去安慰她,有人卻在狠狠的批評她的不專業。尤其是她摔倒后的傻笑和擠眉弄眼,更是讓他盡失專業模特的形象。無論何種工作,都有自己的專業性。步入教室就是一名專業的老師。無論發生什么事情,都要銘記自己的專業性。你的專業就是你贏得別人尊重的基本!切記。
小學美術中國漆器教案篇四
公開課講授我選擇了說明文《中國石拱橋》這一課,第一課時講授的是說文對象的特征。這節課整體來說思路比較清晰;課堂容量較大,課堂節奏很是緊湊,學生狀態很好,課堂氣氛很是活躍。但也存在著一些不足:
1、開頭導入用心的設了不通材質的橋:獨木橋、鐵索橋、石橋。現代化的立交橋、抽象的彩虹橋、鵲橋等等。但是在講授的過程中顯得導入過長,不簡潔。
2、對于新知識講解很清晰,但依然有急躁搶占學生思維時間現象。
3、備課中涉及的問題過于細致,導致講授的過多。
4、提問學生的頻率過高,以后要制度的控制提問學生的數量。
在今后的教學過程中,課堂導入要做到越簡潔越好,還要將課堂問題的設計進行高度整合。將大問題防御課堂講授,給同學們留有更充足的思考時間,將一些細小的問題當做當堂練習來鞏固。
細節之處水平見,需要提高的還有很多,路還有很長,唯有繼續努力。
小學美術中國漆器教案篇五
這是第三主題單元《珍惜》里的第一篇精讀文章,文字優美,富有感染力。通篇文章洋溢著作者方志敏對祖國的滿腔熱忱,表達了他要改變凄涼現實的急切心情和對祖國光明未來的堅定信心。
為了讓學生更好地理解課文,我預先布置學生查閱有關資料,了解方志敏其人其事,和課文的寫作背景。
課堂上,我從課題入手理解“可愛”,讓學生用心讀課文,找出描寫中國可愛的句子進行感悟交流。在交流中,結合故事背景、圖片資料及文中的有關句子,引導學生感受70年前中國的情況。
精讀感悟:在學生充分了解了當時70年前的中國內憂外患、江山破碎、國弊家窮的現實后,再讓學生精讀感悟方志敏對中國未來景象的展望和自信的語句。
整節課下來,大部分學生能夠在反復朗讀品味深受方志敏烈士愛國情感的感染,抓住“蹂躪”“生吞活剝”“刻不容緩”“鎖鏈”等詞語讀出對帝國主義侵略者和賣國賊的痛恨,對方志敏的崇敬……尤其是課前孩子們的預習和搜集資料的準備工作都作得比較充分,所以,孩子們交流起來挺感興趣挺投入的。當他們明白了這篇文章是方志敏用敵人給他的寫“供詞”的紙和筆寫下的時,臉上馬上浮現了對方志敏同志肅然起敬的表情。
但是由于文章所寫年代與學生生活實際相隔較遠,孩子們對當時一些革命先烈的英雄行為體會不深,所以,對方志敏用“可愛”這個詞來形容自己的祖國感悟不深,體會不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