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位杰出的老師,編寫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有助于順利而有效地開展教學活動。怎樣寫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教案應該怎么制定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教案范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2023年幼兒園科學領域教案設計意圖(七篇)篇一
1、知道三原色相互搭配可以調出多種色彩。
2、通過看圖形推理顏色的方式,大膽嘗試探索涂色操作活動,進一步感知色彩的組成。
3、感受三原色組合成新色彩的神奇,激發幼兒對色彩認知活動的興趣。
4、培養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于大膽探究和實驗。
5、愿意大膽嘗試,并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活動重點難點:
活動重點:知道三原色相互搭配可以調出多種色彩。
活動難點:通過看圖形推理顏色的方式,大膽嘗試探索涂色操作活動,進一步感知色彩的組成。
活動準備:
ppt課件一份,調色盤人手一份,顏料若干(紅、黃、藍),城堡圖一份。
教學方法:
在現實生活中,培養幼兒解決問題的能力是至關重要的。在這一活動中,我為了讓幼兒更形象、更直觀的了解顏色的變化,我將在活動中采用觀察法、講解法、示范法、操作法的形式進行,使整個過程環環緊扣,使幼兒在輕松愉快的環境中學習,從中獲得有關顏色變化的知識經驗。本次活動始終以幼兒為主體,創造條件讓幼兒積極參與其中,教師為支持者和合作者,調動幼兒的各種感官,使他們懂得遇到問題時要自己想辦法解決。幼兒在活動中,通過看一看、說一說、做一做,激發幼兒的學習熱情,在操作探索中發現顏色變化的神秘,感受顏色變化的樂趣,從而完成預設目標的要求。
活動過程:
(一)、活動導入:
教師:你們知道嗎?紅黃藍三種顏色有一個共同的名字叫什么?(三原色)
評析:導入比較自然,提問比較自然輕松,孩子沒有壓力。
(二)、活動過程
1、出示彩色城堡圖,如果想進城堡必須打開城門。
今天,三個顏色寶寶想要去“彩色城”玩,可是,想要進去,必須要打開城門才行,怎么才能打開城門呢?我們一起來聽聽彩色城的主人是怎么說的:“歡迎你們來彩色城,如果要打開這扇門,必須要6種顏色填滿鎖上的6個扇形才行。紅娃娃說:“我有紅顏色我先來”,“來看我的,我有黃顏色”,“還有我,我有藍顏色”。
評析:以ppt課件的形式展示了“彩色城主人”與三位顏色寶寶之間的對話,生動形象的交代了此次活動的目標:找到6種顏色填滿鎖上的6個扇形,幼兒對此十分感興趣,必定會好好思考,注意力也會更加集中一些。
2、教師提問:
(1)現在有幾種顏色啦?(3種)
(2)城門能打開嗎?為什么呀?
(3)請你猜猜看,剩下的3個地方,有可能是什么顏色呢?
3、幼兒回答:綠色、粉色、紫色。
4、到底是什么顏色,我們來聽聽彩色城的主人是怎么說的,好不好?(彩色城主人:“剩下的這3個地方,可不是隨便什么顏色都能填的,一定要紅、黃、藍三種顏色兩兩相加后出現的顏色才行,小朋友們,快點幫幫顏色娃娃吧。”)
師:你們愿意幫助他們嗎?每個小朋友的前面都有一個調色盤,桌子的中間有紅黃藍三種顏色的顏料,根據彩色城主人的要求,你們一定要兩種顏色的顏料調在一起才行。
(2)紅色還可以跟什么顏色調在一起啊?
(3)那最后還有哪兩種顏色沒調在一起啊?
(4)那么我們等一會在操作的時候,每次取顏料時都要取的一樣多,不然調出來的顏色會有偏差的,現在我們來比一比,看看誰做的又快又準確,好嗎?那我們開始吧!
5、播放音樂,讓幼兒進行調色并記錄,教師巡回指導。
評析:教師不用太多的要求,可放開手腳讓幼兒盡興操作,使平時擔小、不太愛動手的幼兒也全身心地投入到調色中去了,真正體現以幼兒為主的原則。
6、小結、講解:
(彩色城主人:“紅色加藍色是紫色。”)
(彩色城主人:“紅色加黃色是橙色。)
(3)誰來介紹一下最后兩種顏色?黃+藍=綠色,你們同意嗎?
(彩色城主人:“黃色加藍色是綠色。)
(4)當幼兒發現顏色量多或少,配出來的顏色也會盡然不同時,教師應支持鼓勵幼兒的新發現,同時做進一步的規律總結。如:“紅色+藍色”,當藍色配多時,會變成紫紅色等。
評析:引導幼兒積極思考積極猜測,教師不作答,讓幼兒在實際操作中尋求答案,既增強幼兒的探索意識,又發揮了幼兒的主動性,幼兒在嘗試過程中表現得非常大膽,自由認真,對變出來的顏色發出感嘆,原來兩種顏色合在一起是那么奇妙,說變就變,幼兒又興奮又驚奇。
7、介紹“三間色”。
師:太厲害了,我們三種顏色全都找到了,你們知道嗎?橙色、綠色,還有紫色,這三種顏色他們也有一個共同的名字,叫做“三間色”。原來,這些三原色(紅黃藍)兩兩相加后還可以變出綠橙紫這些三間色呢,真神奇呀!
8、現在,6種顏色全都找到了,那我們可以進去了嗎?問問彩色城的主人。
(彩色城主人:“你們可真厲害,6種顏色全找齊了,請進來吧。”)
師:彩色城里好漂亮啊,今天,彩色城里大豐收了,里面收獲了許許多多的蔬菜水果,我們分別來看下有什么?(西瓜、葡萄、橙子、黃瓜、茄子......)它們是什么顏色的?(綠色、橙色、紫色)
9、幼兒作畫,并要求幼兒用三間色來畫蔬菜水果。
(2)幼兒操作,教師巡回指導。
(三)、活動結束介紹,講評。
(四)、活動延伸:了解其他顏色的變化。
2023年幼兒園科學領域教案設計意圖(七篇)篇二
1、觀察下雪的場影和雪花的特征,感受下雪的樂趣。
2、了解雪在不同溫度下的變化。
流程:
1、觀看雪景的照片,問幼兒圖片里是什么天氣,下雪了,你們有沒有見過下雪啊?下雪是非常好玩的,也會非常冷,我們來看看下雪我們可以做些做游戲(出示堆雪人、打雪仗、滑雪、摔跤)
2、下雪這么好玩,小朋友你們想不想看一看下雪的場影啊?播放下雪視頻。
4、你們想不想看一下真的雪花啊?拿出瓶子裝的雪花,讓每個幼兒親手摸一摸,問幼兒有什么感覺?(顏色、溫度等)
5、一段時間后,請幼兒觀察雪花有沒有融化現象,提醒幼兒注意到當雪花不見時會有水產生,最后全部融化,變成了透明的水。
總結:當溫度升高時,雪花會融化成水慢慢的消失了。
反思:
南方的小朋友很多沒見過下雪,所以本節課使用了課件、視頻慣穿課堂,小朋友能從視覺上看到雪地和下雪場景,最后我把事先準備的冰箱里的霜刮下來,當成是雪,因為真的是跟雪沒有兩樣,不管是顏色和溫度,都和雪非常接近,讓小朋友親手摸一摸雪,小朋友都感到很神奇,呵呵,善意的欺騙,小朋友很開心,我也很開心。
2023年幼兒園科學領域教案設計意圖(七篇)篇三
教學目標 : 1、讓幼兒說出 2-9 各數的相鄰數與其相鄰數的關系。
2、通過游戲活動讓幼兒熟練的找出 2-9 各數的相鄰數,調動幼兒參與數學活動的積極性。
教學準備 :教會音樂律動《手指運動》
教會兒歌《找朋友》
一、開始部分
師生全體音樂律動《手指運動》
二、基本部分
提問幼兒 9 的相鄰數是 幾和 幾 ?
師:這其中有一個規律,相鄰數就是比它小 1 或大1的數。
出示彩球圖片讓幼兒來操作,3 的相鄰數是 2 和 4,2 比 3 小 1,4 比 3 大 1。
師: 小朋友真棒。10 以內的自然數除了 1 以外,任何一個數比它前面的數大 1,比它后面的數小 1,自然數就是按這樣的大小順序排列的。
三、游戲活動
請十名幼兒任意選一張 1-10 的數字卡片站成一排,師:請數字5 的鄰居拍拍手,這時數字 4 的幼兒就拍 4 下手,數字 6 的幼兒就拍 6 下手。
問:你為什么是鄰居,啟發幼兒說出 因為 4 比 5 少 1,6 比 5 多 1,所以 我是 5 的鄰居。
2、《找朋友》
將幼兒每十人分為一組,每組幼兒將 1-10 的數字卡貼在衣服上 , 教師請數字 3 的幼兒找朋友時,全體幼兒一起唱《找朋友》的歌曲,最后把 2 和 4 找出來并按順序站成一排,再找其他數的相鄰數的小朋友。(游戲前,教師請能力強的幼兒試范一遍,然后游戲繼續。)
四、結束部分
師:今天,我們知道了每一個數字寶寶都有自己的好朋友、好鄰居,它們之間互相幫助,團結友愛,快樂的生活著。那我們小朋友也要像數字寶寶一樣,大家團結友愛,互幫互助。
設計意圖
本節課的教學目的是讓幼兒說出 2-9 各數的相鄰數與其相鄰數的關系,通過音樂律動《手指運動》導入1—10的數字,調動幼兒參與數學活動的興趣,緊接著引入新課相鄰數。然后讓幼兒操作彩球數字圖片,幫助幼兒在活動中體會3的相鄰數。再通過找相鄰數的數學活動,調動全體幼兒參與數學活動的積極性。最后通過全體幼兒一起唱《找朋友》的歌曲中找相鄰數小朋友培養幼兒團結友愛,互幫互助的情感。
2023年幼兒園科學領域教案設計意圖(七篇)篇四
本次活動通過孩子感興趣的“變魔術”的游戲形式,貫穿活動始終,不僅可以使孩子自始至終保持濃厚的探究興趣,真正感受到世界的奇妙,還充分激發孩子探索科學現象的興趣和欲望。下面,小編為大家分享幼兒園大班科學領域《神奇的藥水》教案設計,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在終身教育背景下的高質量的幼兒教育,強調科學教育首先要精心呵護和培植幼兒對周圍事物及現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在一次三八家長助教活動中,班上有位家長為孩子表演了一個小魔術,在魔術表演過程中孩子們異常地認真,眼睛一眨不眨地看著表演,他們對這個魔術表現出了濃厚地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有了興趣孩子才會積極關注,主動思考,并自覺采取行動。因此根據孩子對魔術的熱衷我設計了這節大班的科學活動《神奇的藥水》。
本次活動是把化學實驗活動引進到幼兒科學教育活動領域的一項實踐活動,在本次活動,我不是追求一種嚴謹的化學實驗程序,而是把側重點放在讓孩子感知化學變化的奇妙上,通過孩子感興趣的“變魔術”的游戲形式,貫穿活動始終,不僅可以使孩子自始至終保持濃厚的探究興趣,真正感受到世界的奇妙,還充分激發孩子探索科學現象的興趣和欲望。
1.活動目標(我依據《綱要》中科學領域提出的目標要求,并從大班幼兒的年齡特點、現有水平、發展需要出發,確定了知識、能力、情感三方面的活動目標。)
(1)運用化學小魔術,使幼兒了解碘酒遇到另一種藥水(淀粉溶液)會變成藍色的`現象。
(2)學習積極主動地探索“變色”的奧秘,真切地感受到大自然的奇妙。
(3通過游戲活動,充分激發幼兒對科學活動的探究興趣和積極嘗試的欲望。
2.目標重點:運用化學小魔術,使幼兒了解碘酒遇到另一種藥水(淀粉溶液)會變成藍色的現象。
3.目標難點:學習積極主動地探索“變色”的奧秘,真切地感受到大自然的奇妙。
1.碘酒、淀粉溶液(米湯)、清水。
2.毛筆、杯子、雙面膠;
3.水彩紙數張,教師示范畫一張(事先均用彩筆畫好樹林、房屋等,用毛筆蘸取米湯畫狐貍、老虎、大灰狼隱藏在樹林中,晾干),白紙數張(事先用米湯畫上小動物,晾干)。
經驗準備:知道米湯、面湯內含有淀粉。
1.制造神秘效果,引發幼兒興趣。
教師:“小朋友,今天老師給你們帶來了一件禮物,看看是什么呢?(教師出示一張已用米湯畫了小動物的白紙)教師:“看,這是什么呀?你覺得這白紙里有東西嗎?”“這可不是一張普通的白紙,它里面藏著許多小動物呢,這些小動物們非常想出來玩玩,你們有什么辦法可以請它們出來嗎?”(幼兒自由暢想)。
2.教師演示小實驗,激發幼兒探究的欲望。
3.用試一試、看一看、聞一聞的方法比較水和碘酒,了解碘酒這一藥水。
注意教給孩子正確聞化學藥品的方法:一只手將瓶子放在鼻子附近,另一只手左右煽動,以免藥品氣味過大,刺激幼兒鼻腔粘膜。
教師小結:剛才老師請毛毛蟲用的不是水,而是一杯神奇的藥水,它的名字叫碘酒。
2023年幼兒園科學領域教案設計意圖(七篇)篇五
1、初步了解鏡子的用途,知道鏡子能照出人或物體。
2、通過照鏡子和參與照鏡子游戲,感知鏡子中的我,了解鏡子的基本特征。
3、樂意照鏡子,積極參與照鏡子游戲活動,對用鏡子觀察周圍的事物感興趣。
活動準備:
1、經驗準備:幼兒在生活中見過、并用過鏡子。
2、物質準備:鏡子人手一面。
活動過程:
1、出示鏡子,引起幼兒興趣。
教師:瞧!這是什么?它是什么樣的?
2、自由擺弄鏡子,探索、感知鏡子的特征。
讓幼兒自主玩一玩,說一說:你發現了什么?引導幼兒運用多種感官摸一摸、看一看、說一說,自己對鏡子的認識。
3、“照鏡子”感知自己五官以及表情。
教師:鏡子里有什么?動一動鏡子,你還看見了什么?
教師:瞧一瞧,鏡子里的你是什么樣子的?
讓幼兒照鏡子做各種表情和動作。啟發幼兒說說:照鏡子時,你發現什么?
3、了解鏡子在生活中的廣泛用途。
教師;你在哪里見過鏡子?還有誰用過鏡子?
4、引導幼兒開展“照鏡子”的游戲活動。
鼓勵幼兒模仿老師的動作,跟著老師的動作而變化,感知鏡子里的人和照鏡子人的動作的一致性,體驗照鏡子的快樂。
2023年幼兒園科學領域教案設計意圖(七篇)篇六
1、在探索活動中感受和比較物體的粗細,理解粗細是具有相對性。
2、嘗試給5個以內物體按粗細進行正逆排序。
活動準備:
1、筷子、木棒、鉛筆、彩筆、記號筆、蠟筆。
2、粗細不同的吸管若干,操作材料一人一份。
3、口袋一個(里面裝有粗細不同的物體)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談話引入
1、孫悟空會變的金箍棒引題,孫悟空有一個很厲害的兵器是什么?(金箍棒)金箍棒可以變粗也可以變細。
二、基本部分
1、教師出示一個粗的一個細的物體,并請幼兒說一說
(1)哪個粗?
(2)哪個細?
(3)你怎么知道它是粗或細的?
2、教師通過變變變的游戲出示不同粗或細的物體,知道粗細是相對的。
3、游戲變變變教師說變粗時幼兒兩手做出粗的樣子,師說變細時幼兒兩手做出細的樣子,通過游戲加深對粗、細的理解。
三、活動結束比較周圍環境中各種物體的粗細,回家后比較家里各種東西的粗細并做記錄。
1、觀察實物,區別粗細。
(1)教師出示筷子和木棒,引導幼兒觀察哪根粗,哪根細。
(3)出示三支筆讓幼兒比較最粗和最細。
教師小結:判斷哪一種物體是粗還是細,一定要通過兩樣以上的物體進行比較,才能區別它們的粗細。
2、摸一摸,比一比。
(1)教師出示"奇妙的口袋",以神秘的口吻告訴幼兒,在口袋里有很多粗細不同的物品。
(2)做游戲"奇妙的口袋"。
游戲規則:教師出示一支水彩筆,請幼兒從口袋里摸一樣比水彩筆更粗的物品,每個幼兒一次摸出一樣的物品。
3、幼兒找找自己身上的部位,哪些是粗的,哪些是細的。
教師小結:手臂細,大腿粗;小腿細,大腿粗;手指頭細,手臂粗;大拇指粗,小拇指細等。
4、嘗試用5種以內的物體按正逆順序排序。
(1)出示三種粗細不同的吸管,引導幼兒用吸管按從粗到細和從細到粗的順序排序出來。(教師巡回檢查)
(2)教師出示4個粗細不同的紙筒,請個別幼兒按從粗到細和從細到粗的順序排序。(集體檢驗)
(3)發操作材料,讓幼兒把5棵樹從粗到細和從細到粗的順序排序。(教師巡回檢查)
(4)請個別幼兒到黑板前演示自己的排序方法。如幼兒排對,教師給予鼓勵。
5、教師小結:在給物體排序時,如果是按從粗到細的順序排序,就要先找出最粗的排在最前面,剩下的又來比較繼續排。如果是按從細到粗的順序排序,就要把最細的排在最前面,剩下的又來比較繼續排。這樣就能準確的排出物體的粗細。
2023年幼兒園科學領域教案設計意圖(七篇)篇七
1、知道冰的變化,會用不同的方法感知冰的特征。
2、有積極探索冰的興趣。
3、教育幼兒從小熱愛祖國的大好河山。
4、在活動中,讓幼兒體驗成功的喜悅。
5、能大膽進行實踐活動,并用完整的語言表達自己的意見。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知道冰的變化,會用不同的方法感知冰的特征。
活動準備
1冰娃娃圖片。2幼兒玩冰的課件。3激發幼兒參與科學活動的興趣。
活動過程:
1、幼兒感知了解水會結冰,激發幼兒探索的興趣。
師:今天我帶來了新朋友和你們一起玩!
師:你聽到水寶寶說什么了?
師:水寶寶在什么時候變成冰娃娃?
2、用不同的方法探索冰的主要特征。
(1)提問:你們想用什么方法來玩冰娃娃?
(2)初次探索:幼兒用自己的方式玩冰,并用筆畫著記錄下來。
(3)提問:你么用了哪些方法玩冰?
(4)再次探索:教師引導幼兒運用多種感官(看、摸、捏、砸、嘗等)感知冰的物理特性。注意觀察并表揚那些探索方法特別的孩子,促進幼兒間相互學習。
3、討論、了解冰的物理特性。
(1)提問:你覺得冰娃娃是什么樣子的?為什么?
(2)小結冰的特性。
師:原來冰娃娃有這么多的秘密!無色、無味、透明、光滑、硬、易碎。
4、做實驗,引導幼兒觀察冰塊變化。
師:你們的冰娃娃和剛拿到時后有什么不一樣?
師:你真棒說出了一個新詞——融化。冰娃娃是可以融化成水寶寶的。
小結:原來冰娃娃在手里會融化掉!變成水寶寶!
5、幼兒制作彩冰燈。
師:讓我們動起靈巧的小手,一起來制作漂亮的冰燈吧!送給我們可愛的冬爺爺做新年禮物吧!
課后延伸:組織幼兒玩冰燈。
教學反思
冬天是一個雪白的世界,冬天也是一個奇特的世界。晶瑩剔透的冰,深受孩子們的喜歡。他們對冰有著濃厚的興趣,可對冰的認識僅僅只是一些感性的經驗,對于冰的特性并不是很了解。在開展“冬爺爺的禮物”主題活動中,我從孩子們的生活中選材設計教學方案,讓孩子自己動手實踐,喚起他們的已有經驗,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
教學就是要通過情景在學生的頭腦中引起認知的興奮,產生認知的沖突,形成思維的爆炸,進而引發學生的認知活動,建構新的認知結構。”因此我在設計此節科學課時,首先創設情境,激發孩子們的探究欲望。我在教學中,通過引導孩子們感知了解水會結冰來激發他們的求知欲望。其次,從幼兒實際出發,提供自我探究的空間,用不同的方法探索冰的主要特征。在教學中,利用孩子們的求知欲,引導他們進行實驗前的猜想,并將猜想記錄在記錄單上。接著通過每人各自進行的小探索,讓孩子發現“冰的物理特性”。調動其自主、探究學習的積極性,提高觀察、分析能力。通過經驗分享環節,幫助孩子們匯總探索結果,總結探索結論,又進一步激發了學習活動的熱情。最后孩子們在教室中根據自己的喜好制作冰燈,他們每個人都想制作出最美、最漂亮的冰燈,作為禮物送給冬爺爺,這是孩子們一份童真、一份愛心、一份真情。
本節的延伸活動,是讓孩子們到戶外玩冰燈,激發他們繼續探究冰的奧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