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位無私奉獻的人民教師,總歸要編寫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優(yōu)秀的教案都具備一些什么特點呢?下面是小編帶來的優(yōu)秀教案范文,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小花貓捉蝴蝶教案篇一
每人一課活動很快就結(jié)束了,回想自己講的課,有很多不足之處,也有一些需要改進的教學方法。
首先,在導入時,我讓學生欣賞了幾張花蝴蝶的圖片,目的在于讓學生更深的體會到蝴蝶的美麗,與毛毛蟲的丑陋形成對比,但由于課文讀的不深刻,個別學生沒有感受到這層意思。
其次,在導入蝴蝶與毛毛蟲的對話時,方法有些不恰當,我是采用讓學生填空的形式來引出的,然后在反復(fù)的練習朗讀,如果先讓學生整體的感知一下課文,如問:這篇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然后引出蝴蝶與毛毛蟲的對話,也許效果會更好。
小花貓捉蝴蝶教案篇二
《臺灣的蝴蝶谷》是一篇描寫自然風光的優(yōu)美散文,作者以細膩的筆觸介紹了我國寶島臺灣的“蝴蝶谷”每年春季瑰麗而壯觀的奇異景色。全文文筆優(yōu)美,詞匯豐富,既能讓學生感受蝴蝶谷的迷人景象,又能激發(fā)學生對祖國寶島臺灣的熱愛之情。
《小學語文課標》對低年級閱讀教學提出的目標是:喜歡閱讀,感受閱讀的樂趣;學習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展開想象,獲得初步的情感體驗,感受語言文字的優(yōu)美。針對本課內(nèi)容及課文特點,并依據(jù)上述要求,在進行教學設(shè)計時,我進行了這一課的思考,確定了本課教學的重難點:在讀中感悟臺灣蝴蝶谷的美景是學習的重點。如何讓孩子進入課文描寫的情境是教學的難點。為此做了如下教學:
一、動詞品讀語言美
文本語言一直是我們學習的范本,特別是文本語言的準確性值得我們好好體會。課文第二小節(jié)寫了“每年春季,一群色彩斑斕的蝴蝶飛過花叢,穿過樹林,越過小溪,趕到山谷里來聚會?!比齻€動詞,三種不同的飛翔姿態(tài),讓我們感受到蝴蝶們趕去聚會的情境。所以,把學生帶入特定的語言環(huán)境,細細品味文章的語言美是課文第二小節(jié)教學的重點。我在教學時,先出示這句話,讓學生找到“飛過”、“穿過”、“越過”三個動詞,然后引導學生質(zhì)疑:“把‘越過’‘穿過’都換成‘飛過’多省事,你們看看行嗎?”學生都說不可以,可就是不知道為什么。因此我給學生充分的思考時間。不一會兒一生說:“穿過樹林,是因為樹林很高,蝴蝶飛不了那么高,只能從樹林間穿過。”我剛想讓他坐下,他又說了:“小蝴蝶不怕樹林中扎人的樹,勇敢地飛過一片又一片樹林。”奧,他不僅懂了詞的意思,還看到了詞語背后的場景,感受到小小蝴蝶的勇敢與急切,我激動地帶頭給他鼓掌。在他的帶動下,另一個學生說:“小蝴蝶們還可能穿越千山萬水,一路上克服所有困難來到蝴蝶谷。因為那兒氣候溫暖、水源充足、花草茂盛,是小蝴蝶們安家落戶的好地方,就像所有的鳥兒不遠萬里來到鳥島的鳥兒一樣?!薄班牛堑?,不管是蝴蝶還是鳥兒,他們都為了更好的生活奔波著,其實我們?nèi)艘彩且粯拥模屛覀優(yōu)楹麄凕c贊!”朗朗的讀書聲表達出孩子們對小生靈--蝴蝶的佩服。
孩子們通過“飛過”、“穿過”、“越過”三個動詞,了解了語言文字的準確性,并能學習使用,還從字面讀到了字里。接著我又對學生進行了相關(guān)的練習:“木蘭告別了親人,戰(zhàn)袍,()駿馬,()黃河,()燕山,來到了前線。”再次通過這樣的練習為學生的積累和表達進行了鞏固,使學生體會了作者用詞的精準。
二、讀寫畫中感悟美
課文第三段的教學,主要采用朗讀、仿寫、畫一畫的方式展開。即自讀課文找出這一自然段的中心句;接著合作學習分享從哪兒寫出了迷人景象;最后在寫、畫中立體感受蝴蝶谷的迷人景象。
在學生合作交流中和結(jié)合多媒體讓學生親自感受一番蝴蝶谷的壯觀、美麗。一個是金光燦燦,一個是五彩繽紛,色彩多么鮮艷,景象多么奇特。然后引導抓住“金光燦燦”和“花瓣”的比喻句來朗讀體會蝴蝶谷的神奇與美麗,記住蝴蝶谷的色彩美與動態(tài)美。
為了學以致用,增強語文的.實效性,我讓學生說說“臺灣的蝴蝶谷只有這兩種嗎?”學生說還有“白蝶谷”、“粉蝶谷”、“紅蝶谷”等。于是就順勢問道:“能把你想象到的蝴蝶谷說給大家聽聽嘛?”學生醞釀后說道:“有的山谷里只有一種白顏色的蝴蝶,上下翻飛,如同誰在天空中撒了一把把雪白的梨花,隨風飄來,又隨風飄去?!薄坝械纳焦壤镏挥幸环N紅顏色的蝴蝶,在陽光的照耀下,似火苗在跳動,熱烈歡樂,十分壯觀?!边@么美的景象你除了會背下來,還會怎樣記住她?對就是畫畫。學生伴隨著優(yōu)美的音樂把自己的“蝴蝶谷”畫了出來。孩子們在音樂、繪畫、想象中,身臨其境,圖文結(jié)合,使得蝴蝶谷的整體美在潛移默化中映入學生的腦海,從而真正感受到蝴蝶的顏色美、體態(tài)美、飛行美,孕育了美的情趣。這樣就突破的教學的重難點,很好地進入文章的情境感受到蝴蝶谷的迷人與大自然的神奇。
一次蝴蝶谷之旅也有遺憾,那就是由于時間沒有很好把握,所以沒有進行完,我想還要更好的取舍教學內(nèi)容吧。
小花貓捉蝴蝶教案篇三
本次學校課堂交流研討活動中,我講授了第7課《小蝴蝶和毛毛蟲》一課,下面對本節(jié)課進行課后反思。
當時在設(shè)計檢查詞語這一環(huán)節(jié)時,只是想借助這些描寫毛毛蟲和小蝴蝶的詞語為后面的品讀環(huán)節(jié)做鋪墊,沒有設(shè)計讓孩子們速記這一環(huán)節(jié)。因為平時上課時對孩子們有過這方面的訓練,所以當讀完詞語后,有一個孩子喊“速記”時,我就順勢加了這個環(huán)節(jié),以致于耽誤了不少時間。導致后面設(shè)計的以文代文環(huán)節(jié)沒有得以實現(xiàn),拓展閱讀《書香童年》中的《小蝌蚪找媽媽》,只得作為課下的作業(yè),此處是我本節(jié)課的遺憾。
這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定位在: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恰當?shù)馗鶕?jù)人物的情感變化讀好人物的對話,了解蝴蝶的生長發(fā)育過程,感悟大自然的神奇,激發(fā)探究自然知識的興趣。
在教學過程中我首先通過找出小蝴蝶和毛毛蟲對話時情感變化的詞語,來引導學生讀出不同的語氣,體會主人公當時的心情。然后借助蝴蝶媽媽的回答來幫助孩子們解決疑問,從而了解小蝴蝶的生長發(fā)育過程。最后通過拓展閱讀的《書香童年》中的《小蝌蚪找媽媽》,讓學生加深了對動物變態(tài)發(fā)育的認識。
從整節(jié)課來看,我能夠按照預(yù)設(shè)的教學目標,依據(jù)學生的閱讀認知規(guī)律,引導學生走進文本之中,感受這篇知識童話帶來的神奇,資料《小蝴蝶與毛毛蟲課文反思》。但是在檢查學生對課文的預(yù)習情況時,第一遍采取了全班齊讀的方式,只是為了方便、快捷,致使學生的個性化朗讀沒有得到展示。今后我會在此環(huán)節(jié)關(guān)注學生的個性化發(fā)展。
另外在引導學生理解感悟語言這個環(huán)節(jié)時,處理有些過于急躁,我不該以自己對課文的理性分析,來代替學生對課文語言的汲取,如自己把“驚喜、驚訝”等詞語的理解說出來,沒有讓學生結(jié)合自己的生活實際用語言表達出來。今后應(yīng)該給學生充分的時間,讓學生結(jié)合文本說出自己的理解感悟。今后要做到“盡職而不越位,出手而不牽手”,給學生更多的自主閱讀的時間和空間,真正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最后,在學生分角色朗讀蝴蝶與毛毛蟲的幾次對話時,如果學生自己讀上敘述性語言,效果會更佳。在這節(jié)課結(jié)束時,如果我在把這篇課文的內(nèi)容以提問的形式綜合一下,讓學生有一個整體感知,然后學生在提出自己不懂的地方,這樣離教學目標就會更近些。
總之,通過這次每人一課活動,我學到了很多優(yōu)秀的教學方法,雖然我講的課不是很成功,但我相信失敗是成功的開始,我堅信我會一步步走向成功的。
小花貓捉蝴蝶教案篇四
很多時候,事實總是打敗美好的想象。遺憾的藝術(shù)?藝術(shù),談不上,在我這只能稱之為遺憾的四十分鐘!盡我的能力,只希望你們越來越好!
1、課堂的把握還不夠好,有些語句表達不夠準確,有些沉不住氣。
2、板書滯后,應(yīng)該跟隨課堂節(jié)奏,字寫得不如平時美觀。
3、小蝴蝶和毛毛蟲的對話部分用時過多,至使有些虎頭蛇尾,課堂容量小。
4、老師說的還是過多,有些內(nèi)容學生完全可以表達清楚,可以放手給學生。而學生課堂上不太敢于表達,平時要讓學生多說、敢說,逐漸形成一種交流、分享的氛圍,學會傾聽,有所思,有所悟。
5、課件制作不夠精致,制作時沒有考慮到學生的感受。蝴蝶成長過程的小視頻應(yīng)該有背景音樂,就能避免學生這一段的鴉雀無聲,雖說內(nèi)容很吸引孩子,卻缺少了眼睛和耳朵形成共鳴的體驗。
6、思維導圖只體現(xiàn)在了板書上,而且感覺有些牽強,思維導圖的運用還是應(yīng)該滲透給學生,了解思維導圖的作用,繪制方法,并學會在學習中輔助自己的學習。7、值得欣慰的是,孩子們的朗讀都有了很大的進步,可見教師引導什么孩子們就會學會什么。為了不辜負孩子,也不辜負自己,繼續(xù)努力吧!
小花貓捉蝴蝶教案篇五
這篇課文,這位老師著重抓了兩部分來處理,在指導學生朗讀對話的同時,抓住“驚喜”和“驚訝”兩個詞語的理解,教給學生理解詞語的方法――看字猜意法。通過對比朗讀再體會兩個詞語的不同,指導學生通過讀出不同的語氣,進而深入的.體會毛毛蟲和小蝴蝶當時的心情;第二部分,是對小蝴蝶成長過程的處理,教學目標中讓學生了解小蝴蝶的生長變化過程,采用了看動畫,讓學生直觀了解,為動畫配音,讓學生從感性上升到理性,加深認識。本課還安排了幾方面的積累:積累描寫心理變化的詞語、積累哪些小動物小時候和長大了不一樣,增加對自然的了解,拓展閱讀安徒生童話《丑小鴨》。
從整堂課來看,依據(jù)學生的閱讀規(guī)律,既有教師對教學流程粗線條的設(shè)計,又有順學生學習進程順勢引導。當時,作為聽課和學習者都有這樣的感覺:和學生、老師共同走進文本之中,共同感受《小蝴蝶和毛毛蟲》這篇知識童話帶給我們的無限遐想。這課是一直在追求的教學境界――理解感悟語言,真正意義上實現(xiàn)與文本對話。
本課感悟理解語言處理最靚的“點”是“驚喜”和“驚訝”兩個詞語的處理:引導學生學習詞語理解的同時,深人體會文本語言所表達的意境,具體感悟兩個詞語的不同,學習作者語言表達的準確。
值得思考和進一步研究有兩點:
一是學生閱讀主要是為了學會閱讀,發(fā)展語言,提高語文素養(yǎng)。感覺對話部分,還是脫離了整體語境讓學生孤立的進行理解,使語言所蘊含的情感斷流了。學生在這種學習過程中沒有充分的自主,無法主動探究,只能在老師預(yù)設(shè)的“精心牽引”下,亦步亦趨!
二是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的對話過程。既然是對話,學生通過自己閱讀與文本及作者進行交流時,必然有自己的看法,感想!教師不該以對課文的理性分析,來代替學生對課文語言的汲?。∪绾卧陂喿x教學中,做到“盡職而不越位,出手而不牽手”,給學生有更多的自主閱讀的時間和空間,真正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是今后要不斷思索和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