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總少不了接觸作文或者范文吧,通過文章可以把我們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塊。范文書寫有哪些要求呢?我們怎樣才能寫好一篇范文呢?接下來小編就給大家介紹一下優秀的范文該怎么寫,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除數是兩位小數的除法教學反思篇一
本節課的內容主要包括整十數乘一位數的口算,以及不進位的兩位數乘一位數的筆算。教學目標主要是經歷探索整十數乘一位數的口算方法和不進位的兩位數乘一位數筆算方法的過程,理解并掌握相關的計算方法,能正確地進行相關的口算和筆算。知道可以用再乘一遍的方法進行乘法的驗算。
在教學時,先創設了一個情境,喚起了學生的有意注意,激發了他們的參與熱情。首先先提出問題,解決問題。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我充分放手,讓學生自己探索兩位數乘一位數的口算方法,學生通過獨立思考,小組交流討論,經歷了探索多種算法和與他人交流的過程。在教學中,我讓學生用自己的語言進行表述,而不是強求統一的語言進行操練,只要能夠算出結果都給予肯定。
其次,注重方法的優化。在多種算法中,我讓學生選擇一種你認為算的快的方法,如:由2×3=6,得20×3=60。將方法進行優化。通過比較、搶答、等形式進行練習鞏固。
第三,這是學生第一次接觸兩位數乘一位數的筆算,因此在出示14×2的豎式計算時應該重點強調豎式計算:“先用2乘個位上的4得8寫在個位上,再用2乘十位上的1得2個十寫在十位上。”通過說算理板書書上的分布計算的過程,再引導學生簡化計算的中間環節,得出兩位數乘一位數豎式的一般寫法。重點讓學生說說,豎式一般寫法。
另在隨后的“試一試”中讓學生體會一位數乘兩位數,在豎式中一般我們是先寫兩位數計算起來比較方便。提示學生用再乘一遍的方法進行驗算。用手擋住黑板上的答案,和學生一起在算一遍,這樣的形式進行驗算,讓學生體會到我們在做練習時,再乘一遍,不一定要想加法所學寫出來再算一遍,心里驗算也是可以的。
在練習投影反饋時,選擇什么樣的作業反饋,缺乏一定的機智。隨手拿的幾本發現一個學生把題目抄錯了,在選擇的時候要有針對性,可找寫的好的作為范例,也可找有典型錯誤的進行比較。這方面還需要多鉆研,多思考,細心觀摩有經驗的.老師上課。
除數是兩位小數的除法教學反思篇二
本節課的內容主要包括整十數乘一位數的口算,以及不進位的兩位數乘一位數的筆算,主要是讓學生經歷探索整十數乘一位數的口算方法和不進位的.兩位數乘一位數筆算方法的過程,理解并掌握相關的計算方法,能正確地進行相關的口算和筆算。
在教學時,出示教材情境圖,先找信息、提出問題,然后解決問題。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我充分放手,讓學生自己探索兩位數乘一位數的口算方法,學生通過獨立思考,小組交流討論,經歷了探索多種算法和與他人交流的過程。在教學中,我讓學生用自己的語言進行表述,而不是強求統一的語言進行操練,只要能夠算出結果都給予肯定。
在多種算法中,我讓學生選擇一種你認為算的快的方法,注重方法的優化。如:由2×3=6,得20×3=60。將方法進行優化。通過比較、搶答、等形式進行練習鞏固。
在出示14×2的豎式計算時應該重點強調豎式計算:“先用2乘個位上的4得8寫在個位上,再用2乘十位上的1得2個十寫在十位上。”通過說算理板書書上的分布計算的過程,再引導學生簡化計算的中間環節,得出兩位數乘一位數豎式的一般寫法。重點讓學生說說,豎式一般寫法。
這是學生第一次接觸兩位數乘一位數的筆算,但學生們掌握的非常好,整節課效果良好。
除數是兩位小數的除法教學反思篇三
因為覺得本節課的內容學生把握起來不是太困難,所以我昨天晚上布置了預習作業,作業就讓他們做在書本上,是第4頁的兩道例題和第5頁的想想做做1、3題。
今天一上課,我就出示了例題,簡單分析了題目中的數量關系,要求學生列出算式。考慮到這一環節學生已經做了預習,很容易地列出來,所以我要求學生說出為什么用850×15,要求說出為什么從題目中選擇這兩個條件,并且說出算式的含義。接著讓學生上去板演,充分地展示自己昨天晚上預習的這一道豎式。這一下我發現學生的錯誤在哪里了,原來是在格式上。
如:850
×15
4250
15
5750
書上并沒有給學生明確的格式。不過學生的這種錯誤確實大出我的意料之外。本來覺得這一課時內容順遷移過來是比較容易的,確實,你讓學生做相關類型的口算個個都做得不錯的。但是問題出在豎式的格式上。所以我馬上借此時機規范了豎式的格式。
這樣一想,不但計算過程中的格式有問題,恐怕連如何列豎式有許多學生都不明白。講完這一題時,我立即結合書本上的想想做做1做了一個補充訓練:即給出橫式讓學生寫豎式。
課堂作業給出的時間還是太少,有小部分學生來不及完成。以后應該把課堂的節奏收得更緊些。
除數是兩位小數的除法教學反思篇四
除數是一位數的除法是本冊教材重點也是難點教學內容之一,這部分內容是學生學習除數是兩位數、除數是多位數除法的重要基礎。本節課是筆算這一內容的起始課,是在學生已經掌握了用乘法口訣求商的方法、學會了除法算式的寫法及學習了口算除法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本節課的教學重點是探索一位數除兩位數的筆算方法,掌握豎式的書寫方法和格式;難點是理解一位數除兩位數的筆算除法的算理。
我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出發,精心創設情境,引導學生開展嘗試、操作、交流、實踐.基于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這一教學觀念,我從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出發,組織探究筆算方法的活動。
先以解決三年級平均每班種多少棵?為例,請學生運用已有的知識、技能,探索422怎樣算。在學生獨立探索后,交流自己的方法。有的學生通過分小棒,知道結果;有的學生口算出422=21;還有的學生在運用口算方法的同時,寫出豎式表示計算結果。交流活動展示了學生探索的成果,也顯示出學生對筆算方法的不了解。因此,我提出:今天我們重點研究筆算除法明確學習內容。通過課件再現分小棒的過程,并以師生對話教師板書的方式,共同經歷筆算的.過程,幫助學生了解筆算除法的順序、求商的方法和商的書寫位置。
接著,請學生解決四年級平均每班種多少棵?的問題,進一步探索筆算除法。在這里,先讓學生用豎式計算522,并告訴學生:可以先用小棒分一分,再寫豎式。我們看到,有的學生動手分小棒,有的學生直接寫豎式,每個學生都在認真探索。1分鐘過去了,我請寫完的同學和同桌說一說,是怎樣算的;2分鐘過去了,請學生向全班展示,師生分享著成功的喜悅。展示后,課件動態顯示分小棒和筆算522的過程,并在黑板上再現除法豎式,理順思路,提升了學生對除法筆算過程和算理的理解。然后,老師特意請學生回憶比較422與522的筆算過程有什么不同?通過比較,突出522的第二個計算過程,即被除數十位上余下的數與個位上整節課,從植樹節、植樹活動開始,到布置學校的設計活動,圍繞著學生的學習展開了一系列活動。學生經歷了探索,運用除法筆算方法的全過程,主動構建知識。學生學的快樂、主動,達到了預期的教學目的。的數合并,再繼續除,使學生進一步認識除法的筆算方法。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薦度:
點擊下載文檔
搜索文檔
除數是兩位小數的除法教學反思篇五
您現在正在閱讀的二年級下冊數學文章內容由收集!本站將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學資源!二年級下冊數學本課教學的是幾十乘一位數的口算和不進位的兩位數乘一位數筆算。在學習本課之前,學生初步認識了乘法的意義,掌握了乘法口訣,能口算表內乘法,能用豎式計算一位數乘一位數。
教材提供了兩個例題,例1中3頭大象運木材,每頭運20根,用圖畫呈現的實際問題能很清楚地顯示出求3頭大象一共運了多少根就是求3個20是多少,并引起學生對乘法的回憶。在列出算式203以后,形象直觀的問題情境又能讓每名學生都有自己的算法,或是把3個20連加得到60,或是從6堆直觀判斷一共運了60根,也會有學生通過2個十乘3得6個十來計算,或從23=6類推出203=60。教材預計絕大多數學生都能很快說出一共運了60根,但會有相當多的學生并不清楚自己是怎樣算的。所以,組織學生交流算法,一方面使學生仔細地想一想自己的算法,另一方面使全體學生都能理解后兩種算法。因為后兩種思考對繼續學習筆算兩位數乘一位數的影響很大。
解決3頭大象一共運了多少根,估計學生能列出320或203這樣的乘法算式,得出3個20,可以用乘法計算。
師:203等于60,怎么算呢?(引導學生說出各自的口算方法。)
生1:23=6,203=60。
生2:可能會用數的方法:10、20、30、40、50、60,或20、40、60這樣直接數。
生3:20+20+20=60。
生4:106=60。
重點關注第一種算法,師:23=6,為什么203=60呢?
師:這里的2表示什么?(2個十)
師:2個十乘3得?(6個十)
師:6個十就是?所以只要在6后面加個0。
指名說,全班說:2個十乘3得6個十,就是60。
看著算式說說數量關系:每頭大象運20根木頭,乘3頭大象,等于3頭大象一共運了60根木頭。
師:那,照這樣算,8頭大象一共運了多少根呢?(打開書,做試一試)
學生從多種算法中選用比較好的方法需要一個過程。試一試208的積超過100,如果仍然進行同數連加或從一共幾堆想一共幾根會很麻煩,如果想2個十乘8或從28=16類推就很方便,這是教材為學生主動優化算法創造的一次機會。第71頁想想做做第1題設計了三組口算題,每組的上面一題是表內乘法,下面一題是相應的幾十乘一位數。比較同組兩題間的聯系,從上面一題類推出下面一題的得數,是教材又一次引導學生優化自己的算法。
您現在正在閱讀的二年級下冊數學文章內容由收集!本站將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學資源!二年級下冊數學一位數乘兩位數豎式計算的教學也充分利用直觀情境圖啟發學生思考,第70頁例題特意把兩只猴各有的14個桃分裝在兩個籃子里,其中一籃放10個,另一籃放4個,而且2個放10個桃的籃子上下對齊,放4個桃的籃子也同樣擺放。這樣,學生很容易看出兩只猴一共有多少個桃,也容易理出自己的思路。例題分三步教學:第一步是看圖說得數、理思路。要舍得花時間讓學生整理、表達自己的思考:先算2個10是20,再算2個4是8,然后把20和8合起來是28。教材重視整理、交流思路,為繼續教學豎式計算做準備。第二步是建立豎式的模型。把思考的步驟與過程用豎式的形式呈現。這樣,學生不僅學到了筆算方法,而且經歷了建立數學模型的過程,不是機械地接受豎式,而是有意義地建構。教師在這里的任務不是展示和講解豎式,而是和學生共同建構豎式,明晰豎式中每一步的計算內容。第三步是簡化、優化豎式,教學豎式的一般寫法。這是在學生理解豎式的結構、計算步驟的基礎上進行的,在先算4乘2得8以后,再把10乘2得20的2寫在十位上,既表示它是20,又同時完成了20加8得28這步計算,使豎式計算既快又方便。不能讓學生誤解為這又是一種豎式,要充分體會是已有模型的進一步簡化、優化。
師:你從圖中知道了什么數學信息?(每只小猴都采了14個桃。)
師:2只猴一共采了多少個桃?乘法算式怎樣列?
生:142或214。(板書)
師:142誰會算?學生交流口算方法。
生1:14+14=28。
生2:10乘2等于20,4乘2等于8,20加8等于28。
生3:數出來的,右邊一共是8個,左邊一共是20個,合起來是28個。
教師重點引導第2種方法:2乘4,算的是哪邊的桃子?
2乘10,算的是那邊的?然后把20和8加起來。
師:這種口算方法,還能寫成豎式。
師板書:142,2對齊誰?為什么?接下來先算2乘4得八(8對齊哪一位?),2乘10等于20(2對齊哪一位?),然后把它們加起來等于28。
師:這樣的豎式有點麻煩,還可以寫的更簡便。
齊說計算過程:142先算2乘4得八,8對齊個位,再算2乘10等于20,2對齊十位,合起來是28。
第71頁試一試讓學生計算321,這是他們第一次獨立進行兩位數乘一位數的筆算。在寫豎式的時候,把兩位數寫在上面,一位數寫在下面,就能應用例題里習得的算理和算法。教材還告訴學生用再乘一遍的方法進行驗算。這是因為學生尚未認識乘法交換律,也不會計算321這樣的豎式。讓學生再乘一遍,再次體會乘的過程,初步學會豎式的寫法、乘的順序以及積的定位。
除數是兩位小數的除法教學反思篇六
一位數除兩位數的筆算除法是在口算除法和除法算式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通過本節課的'學習,讓學生初步掌握一位數除兩位數的算理、基本的運算思路和豎式寫法。但這部分內容比較抽象,學生不是很容易理解。因此,在教學中我想通過分小棒幫助學生理解算理。
在教學例1時,通過讓學生動手把42根小棒平均分給2個人,看看每人分到幾根?讓學生想著分一分并用口算說一說怎么算,然后通過課件演示:先分整捆的每人2捆,再每人1根,讓學生用口算說出分的過程;40÷2=202÷2=120+1=21。接著讓學生嘗試用豎式解決42÷2,我把學生嘗試的豎式寫在黑板上,讓學生討論有沒有問題。但是,這正是孩子們所困擾的地方,不知如何下手,豎式的書寫方式是他們的困惑,不能把豎式各部分與小棒對應起來,導致孩子們對算例明白,但不知怎樣寫。發現問題后,我趕緊用課件邊演示邊講解豎式每部分表示的意義,但效果并不是很好。我想這部分既然是學生的難點,教師要是引領孩子一起學寫豎式,一開始就讓孩子明確豎式寫法,比發現問題再糾正要好。
另外在例1發現問題后,我沒能應及時調整教學設計,只想著讓學生跟例2對比一下,可能會更容易理解,但結果卻是相反的,孩子更加糊涂了,如果當時能針對例1進行練習,使孩子能夠及時鞏固算法更好一些。
正因為前面出現了問題,所以后面的練習沒能解決。另外,在導入環節用時也稍長了些,復習的內容稍多了些。
除數是兩位小數的除法教學反思篇七
退位減法既是本單元的重點,也是本單元的難點,通過幾節課的教學我有以下反思:
(2)及時引導,為計算做好鋪墊。同樣,在這節課中計數器的操作無疑也是一個難點,特別是撥一個十要能夠想到同等的表示就是要在個位上撥10個算珠;學生很難想到。我想原因是因為以前我們一直強調的是滿十進一,而且是一種順向的思維,今天則要做的是逆向的思維,難度上比較大。所以我們在學生操作的時候要引導學生思考,“個位上什么也沒有,怎么辦?能不能借一些過來?借一個十,實際上就是多少個一,可以怎樣去表示?”。最后,還要讓學生上臺來演示說說操作的方法;并且這種方法可以作為一個重點,因為他是直接為后面的豎式計算作鋪墊的。
(3)重視練說結合,鞏固方法。在后面的試一試和練習題中要多問學生你是怎么想的,把你的思考過程說出來。我們可以給學生一個模式:個位上幾減幾不夠減,向十位借一個十,用十幾減幾,十位上是幾(減一個后的數)減幾,差就是幾十幾。這樣一邊練一邊說對學生技能的掌握應該有一個比較好的效學生出現的問題:
(1)個別學生相同數位對不齊。這幾個學生要進行單獨輔導,讓他們認清數位,知道數位上的數表示的意義。
(2)個位不夠減,知道從“十位退一”,在個位上加十再減,但是計算十位和十位相減時,學生不把借的“一個十”給還上再減,致使整個計算結果多了十。
(3)個別學生在列豎式時,落寫減號,等號后的得數忘總之,作為一名教師要有耐心,要把機會讓給每一個學生,讓每一個孩子在啟發中互相創新,在啟發中激起探究的熱情。在這過程中促進學生思維的發展,共同促進學習氛圍的形成,對學生今后的發展,都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獲。
《兩位數乘一位數》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薦度:
點擊下載文檔
搜索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