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身處學校還是步入社會,大家都嘗試過寫作吧,借助寫作也可以提高我們的語言組織能力。范文書寫有哪些要求呢?我們怎樣才能寫好一篇范文呢?這里我整理了一些優秀的范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下面我們就來了解一下吧。
參觀校史館的實踐心得篇一
廣油校史館是廣東石油化工學院以展示廣油人砥礪奮進、成就輝煌、追求卓越的過程和歷程為目的而興建的一座紀念館。我在一次參觀中,深刻感受到了廣油人所追求的精神和態度,也看到了學校的發展歷程和今后的前景。
二、展覽內容
廣油校史館共分為五個展區,分別是“校史展覽區”,“校園建設展區”,“科技成果展區”,“校園文化展區”和“校園形象展區”。其中,“校史展覽區”展示了學校的發展歷程和成就。 “校園建設展區”展示了學校面貌的變化和現代化建設。 “科技成果展區”展示了學校的科研實力和成果。 “校園文化展區”展示了學校的學科特色和人文精神。 “校園形象展區”則是展示了學校與社會的聯系和交流。
三、觀展體會
在參觀廣油校史館的過程中,我深刻感受到了廣油人追求卓越的精神。學校在過去的幾十年里,經歷了一次次的挑戰和改變,在這個過程中,廣油人齊心協力、勇攀高峰,取得了一個又一個的巨大成就。這種精神的熏陶和影響,可以讓我們更加關注現在,也能幫助我們更好地奮斗未來。
四、學習到的啟示
參觀廣油校史館,讓我深深地意識到:歷史是一個人從無知到知曉,從取得財富到富有價值的過程。中華文化的基石,古往今來流傳下來的傳統,都值得我們從中汲取啟示。學習歷史,可以幫助我們看清未來。人們借助歷史的經驗和教訓,能更好地明確立足點、洞悉前途,同時增強自我認識和理解大眾。
五、結語
在廣油校史館的參觀中,我看到了廣油人的努力,感知到了廣油精神的魅力。在學校建設和發展的歷程中,無數廣油人生生不息、追求卓越。這種精神和態度也引導著我在學習和生活中,不斷提升自己,做一個有用之人,為實現中華偉大復興的夢想貢獻力量。
參觀校史館的實踐心得篇二
今天我們在校團委學生支部書記的組織下,進行了對校史館的參觀,雖然我在學校已經一年半了,可是卻一直沒有機會來參觀校史館,通過今天的活動,我走進了心里向往已久的校史館。這里充滿了過去前輩們的拼搏,汗水,努力,和成績!
我們的學校已經建校53年,這是怎樣的經歷?53個春秋,53個冬夏,我們的學校陪伴著歷史走過了53個不平凡的年頭。通過一個個的展物,向我們訴說著歷史的凝重,在解說員的解說下我們對于學校有了更深入的了解,1958年十萬官兵復員轉業,在他們愛國情操的引導下,他們毅然決然的`留在了“北大荒”這個荒涼的地方,用自己的青春為祖國開拓新的篇章,用雙手開拓出了祖國今天的“北大倉”這里面是怎樣的一種堅持?一種頑強?一種拼搏?我想這是我永遠可能都體會不到的前輩們的汗水。這里面就有我們八一的一份努力,官兵復員,可是大家都不懂技術,只能白白看著,確實使不上力。在這種嚴酷的環境下王震將軍馬上組織建立了八一農大,為墾區培養人才,為墾區建設提供技術上的幫助,就這樣我們的學校誕生了!
我們的學校在各位校長的領導下,發展的十分迅速,從王震,王景坤,姜瑞元,劉西科到我們的女校長徐梅,再到包軍,他們各位的英明領導讓我的學校變得更加強大。
學校從平地創業,白手起家,到今天的人才強校,桃李芬芳,已經成為一所具有學士、碩士、博士三級學位的大學。自建校起,辦學區位條件差就一直影響學校的健康發展,將學校遷入有發展的潛力的大中城市是必然的,八一人毅然舉起二次創業的大旗,全力將學校推上一個新的更高的發展平臺。20xx年1月5日開始動工建設新校,10月20日同學們就進入新學校開始上課,只用了這短短的不到一年的時間,學校遷入大慶市就順利完成。學校乘勢而上,跨越發展,將學校發展的更加輝煌!
我們學校已經從“墾區黃埔”發展成為一所全面的現代化大學,現在的八一已經具有了現代化的教學器材,學校的環境氛圍更是讓每一個八一人為之驕傲,自豪。身為八一人,我感到如此自豪,我知道未來的路還很長,還需要我們的不斷努力,用我們年輕的心去建設我們的母校,用我們的一切去建設我們美麗的母校,用我們的汗水去書寫八一新的篇章。用努力讓人們看到美麗的八一,強大的八一,更加向上的八一。我的母校,我為你自豪!
參觀校史館的實踐心得篇三
廣東石油化工學院是一所位于廣東省茂名市的重點大學,是全國首批建有石油學科的高校之一。作為該校的學生,我有幸參觀了廣油校史館,并對此有了深刻的體會。
第二段:校史館的介紹
廣油校史館位于廣東石油化工學院校內,是一座以“傳承歷史,弘揚精神”為主旨的紀念建筑。校史館展示了廣油學子的風采和校園文化,包括廣油的校史、典籍、珍貴歷史文物、歷屆校領導和名人特展等。
第三段:參觀體會
參觀校史館讓我第一次深刻地了解了廣油的歷史文脈,了解了廣油學子勇攀高峰、積極進取的精神風貌,更讓我深刻領悟到廣油學子言傳身教、勇攀高峰的精神,這是我們學子應該學習的寶貴財富。在參觀過程中,我還看到了許多珍貴的歷史文物,展現出廣油先賢的卓越貢獻,令人感到由衷的敬佩。
第四段:深刻的思考
通過參觀廣油校史館,我深刻領悟到了學習的意義和積極進取的力量。學習不僅是為了掌握一些知識和技能,更是為了培養自己的能力和素質,為今后的成長打下良好的基礎。在積極進取的過程中要明確自己的目標,不斷努力,為實現夢想而奮斗。
第五段:總結
總之,參觀廣油校史館是一次難得的機會,通過親身接觸廣油校史、了解廣油文化,我感到很受啟發。我在心中深深地記下了這次特別的經歷,它將成為我人生中一筆寶貴的收獲。作為廣油學子,我將繼承廣油的文化和精神,為廣油的發展和國家的繁榮做出自己的貢獻。
參觀校史館的實踐心得篇四
今天下午,黨支部組織我們參觀了我校的校史館。校史館讓我們對杭電滄桑的足跡、五十年的歷史、白發的教授充滿了無限的遐想。在那記錄歲月雕痕的回廊里游走,看著歷史不斷的上演和謝幕,昨天就在眼前翻開每一張泛黃的書頁。
校史館將杭電在風雨里成長的歷程一一呈現,每一個成就,每一次獲得,都包含著歷史的意義。走近那一張張老照片,仿佛又走進了杭電那段輝煌絢爛、令人回腸蕩氣的歷史。一幕幕歷史的見證很是振奮人心,看到這些,我們的心中是感嘆,更是自豪。
據悉校史館是母校五十歲生日的禮物,它占地近千平方米,由"發展歷程"、"領導關懷"、"師資隊伍"、"學科科研"、"人才培養"等十個板塊組成。進入校史館,幾副大圖片格外醒目,杭電的三個校區都出現在圖片上,下沙、東岳和文一,隱隱中散發著杭電獨特的氣息,現代與古典結合、科技與人文并進。誰能想到這被現代都市所掩埋的擁擠校園,這已沒有昨日模樣的紅果園,竟曾上演過那么多的故事。
一張張的照片按時間的順序排列著。那些泛黃的照片仿佛在告訴我們:這里,人才輩出;這里,教學成果豐碩;這里,走出過名仕大家…… 當照片的顏色愈發鮮活起來,一個朝氣蓬勃,欣欣向榮的杭電邁著與時俱進的步伐,向我們走來。老校新姿,催人奮進。不論是德育工作,還是教學工作,都是碩果累累。在先輩殷切的注視下,杭電前進的步伐日加堅定沉穩。50年,對人的一生是漫長的,而對一個學校,則是彈指一揮間。杭電,擺脫了蹣跚學步的稚嫩,走過了少不更事的澀澀青春,成熟穩重中,不失銳氣,意氣風發中,添幾多睿智。
50年來所有的科研成果,榮譽獎項,名師教授,對外交流成果以及一切的一切,都被容在這千平方米的空間里,感謝他們,正是他們構成了杭電的精神基座,讓半個世紀的我們底氣與汗顏同在。通過參觀,我了解到到杭電的創建人以創設一所現代大學為標桿,銳意進取、大膽創新的觀念無疑是充滿朝氣與活力的。歲月如歌,征程漫漫。
歷史被濃縮為驚鴻一瞥,在母校未來漫長的歲月里,相信每個瞬間都會更加精彩。"團結、勤奮、求實、創新"的校訓印在了每個人的心中。歷史我們要緬懷,未來我們要創造。作為杭電的莘莘學子,我們要不懈努力,創造更加輝煌的明天。
參觀校史館的實踐心得篇五
是我在哈理工大學生活學習的第五年,為了深入地了解自己的母校,更加熱愛自己的學校。黨支部帶領我們參觀了校史館,我對自己的學校有了更深層次地了解。
一、我校是一所黑龍江省屬規模最大的理工科大學,以工為主,理、工、經、管、,文、法、哲、教育學等多學科的大學,以本科教育為主,積極發展研究生教育,大力加強國際合作教育,穩步發展成人繼續教育的多層次、多樣化人才培養體系。,我校被國家教育部評為本科教學水平評估優秀院校。
二、學校現有四個教學區,總占地面積191.92萬平方米;總建筑面積966.6萬平方米;固定資產總值12.42億元;圖書館藏書220余萬冊,中外文期刊約4萬余種。現有專任教師1396名,其中中國工程院院士1名,副教授以上人員710名;在校全日制學生26898名。
三、學校設有18個學院、4個教學部和4個教學實踐中心,49個本科專業,51個碩士學位授權學科,11個工程碩士學位授權領域,2個博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14個博士學位授權二級學科,3個博士后科研工作流動站,20個省級重點學科,11個省級重點專業,5個省級重點實驗室,2個省高校校企共建工程研究中心。,“高電壓與絕緣技術學科”被評為國家級重點學科,“工程電介質及其應用技術實驗室”被列為省部共建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四、為了適應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需要,發揮人才聚集優勢,學校在“以學科建設為龍頭,以教學為中心,以科研為支撐”的發展戰略方針指導下,組建起44個科研機構。從“九五”至現在,共承擔國家基金項目、“863”項目、國家科技攻關項目和省部級科研課題1951項,取得科研成果900項,獲獎項目183項,其中“新型本征半導電高分子壓力、溫度雙參數傳感器”,榮獲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發表學術論文5770余篇,出版專著386部。學校堅持開放辦學,以東北地區老工業基地改造為契機,走產學研一體化的道路,在校區內建立起科研成果孵化基地,推進科技成果轉化,與地方政府開展了全面合作。科研工作的深入開展,不但有力地支撐了學科建設,全面提升了學校的整體水平,而且也為黑龍江省的經濟建設做出了很大貢獻,為此學校榮獲黑龍江省振興經濟一等獎、二等獎和哈爾濱市科技興市先進集體等榮譽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