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都曾試圖在平淡的學習、工作和生活中寫一篇文章。寫作是培養人的觀察、聯想、想象、思維和記憶的重要手段。大家想知道怎么樣才能寫一篇比較優質的范文嗎?接下來小編就給大家介紹一下優秀的范文該怎么寫,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蟋蟀的住宅教學設計及設計意圖篇一
師:上節課,我們講了蟋蟀住宅的選址,從中感受到了蟋蟀的不肯隨遇而安,這節課我們繼續來學習剩下的內容。
(一)講解住宅外部的特點
師:請同學們自由朗讀課文的第5自然段,找一找蟋蟀住宅的外部有什么特點?預設a:在朝著陽光的堤岸上,青草叢中隱藏著一條傾斜的隧道,即使有驟雨,這里也立刻就會干的。師:能不能用幾個詞來概括?(引導:朝著陽光可以概括為?而且這條隧道是隱藏在草叢中的,別人很難發現,說明它有怎樣的特點?驟雨是什么樣的雨?(又大又急的雨)下驟雨,這里竟然立刻就干了,說明它怎么樣?)共同得出:朝陽、隱蔽、干燥。(板書:朝陽、隱蔽、干燥)
預設b:隧道順著地勢彎彎曲曲,最多不過九寸深,一指寬,這便是蟋蟀的住宅。
師:“九寸深,一指寬”是多大?你們知道一寸是幾厘米嗎?大約是三厘米三毫米,那九寸將近有30厘米。一指寬就是一個手指這么寬。(師比劃)這樣的隧道對一只只有兩三厘米長的小蟋蟀來說夠大了嗎?足夠寬敞舒適了。預設c:出口的地方總是有一叢草半掩著,就像一座門。
師:蟋蟀的住宅有什么?預設:有門。(板書:有門)
師:看看書上的插圖,出口的旁邊有一叢草,就像咱們房子的門一樣,多形象呀!預設d:那微斜的門口,經過仔細耙掃,收拾得很平坦。這就是蟋蟀的平臺。當四周很安靜的時候,蟋蟀就在這平臺上彈琴。
師:除了有門,還有?預設:平臺。(板書:有平臺)
師:蟋蟀還在這平臺上彈琴呢!看來這小小的蟋蟀還很會享受生活!師:我們把第5自然段連起來讀一讀。(齊讀)
師:那住宅的內部又有什么特點呢?默讀第六自然段,找一找。預設a:屋子的內部沒什么布置,但是墻壁很光滑。
師:重點在哪個詞?預設:光滑。(板書:光滑)預設b:大體上講,住所是很簡樸的,清潔、干燥,很衛生。(板書:簡樸、清潔、干燥、衛生)
師:住宅雖然簡樸,但是我想,蟋蟀在里面一定過著舒適安逸的生活。我們把這兩句話一起讀一讀。
(二)體會“偉大的工程”
師:作者又是怎么贊嘆蟋蟀的住宅的?預設:假使我們真可以算是偉大的工程了。(指名答,再齊讀)(板書:偉大的工程)
師:讀到這兒,我們不禁產生一些疑惑,蟋蟀怎么會有修建住宅的才能呢?它有特別好的工具嗎?作者又為什么發出這樣的贊嘆呢?一起讀第三自然段。(齊讀)
師:蟋蟀就用這樣柔弱的工具修建了舒適的住宅,怎能不讓人感到驚奇呢?那蟋蟀又是怎樣用這柔弱的工具修建出這么好的住宅呢?課文7—9自然段著重寫了這方面內容,請三位同學分別朗讀一下這三個自然段,其他同學仔細聽,圈一圈描寫蟋蟀挖掘時的動詞。(板書:挖掘)預設:扒、搬、踏、推、鋪。
師:它就是這樣一點一點進行挖掘,你們覺得它蓋房子的過程辛苦嗎?非常地辛苦。我們一起來讀一讀。(齊讀)它蓋房子的工具有哪些呢?預設:鉗子、前足、后足、鋸。
師:憑著這么簡單的工具卻能蓋出有門、有平臺、清潔、干燥的住宅,難怪作者會
這樣贊嘆——ppt:這座住宅真可以算是偉大的工程了。
師:當蟋蟀累了的時候,它會怎樣?預設:蟋蟀鉆在土底下干活,如果感到疲勞它又進去繼續工作。
師:多么勤勞的小家伙!誰能再讀讀這段文字?(指名讀)
師:其實這些都是作者細心觀察后才告訴我們的。讀讀這句話。ppt:我一連看了兩個鐘頭,看得有些不耐煩了。
師:你覺得作者是一個怎樣的人?預設:有耐心、細心、善于觀察
師:現在,蟋蟀的住宅已經挖了有兩寸深,這么寬敞了,已經可以住了,可是蟋蟀好像并沒有滿足,它又做了什么?預設:整修。(板書:整修)
師:它是怎么整修的呢?默讀第九自然段。(生讀)能不能用自己的話說一說,它是怎么整修的呢?預設:蟋蟀長時間地進行整修,天氣變冷了或身體增長了,它就把洞加深加闊,即使在冬天,它都在里面不停地工作。
師:我們發現了,住宅是經過了長時間的整修,要不斷地加深加闊。這個過程是十分繁重而漫長的,最后,蟋蟀才能修建了一座精致舒適的住宅。對于這樣一個柔弱的小生命來說,這的確可以稱得上是——(生接:偉大的工程。)
(一)品味擬人手法及運用師:其實我們很多人都沒有見過蟋蟀的住宅,那為什么讀了這篇課文之后我們就如同親眼所見一樣呢?預設:因為作者描寫得很生動。還用了擬人、比喻等手法;因為作者寫得很具體,觀察得非常仔細師:有同學發現課文中有很多地方用了擬人手法,請你們在課文中找一找把蟋蟀當作人來寫的句子,找到了就自己讀一讀。(學生匯報)師:從這些句子中,我們可以感受到作者對蟋蟀的喜愛之情都流露在字里行間。你能不能也用擬人的手法來寫寫小動物呢?試試看。ppt:仿寫:用擬人的手法來描述一種你喜歡小動物。
(二)介紹法布爾和《昆蟲記》師:最后,我們來了解一下文章的作者。把書翻到31頁讀一讀“資料袋”。作者是法國著名的昆蟲學家——法布爾,他的作品叫《昆蟲記》,蟋蟀的住宅就是其中的一篇。
老師從作品中摘錄了一段話,與大家分享。ppt:我的蟋蟀們!因為有你們的陪伴我才感到生命的活力,而生命是我們這片土地上的靈魂一個活著的微點——最小最小的生命的一粒,更能引起我的無限興趣,更讓我無比地熱愛你們!
蟋蟀的住宅教學設計及設計意圖篇二
1、指名朗讀生字、新詞,檢查掌握情況。
2、導入:
通過上一課的學習,我們已知道蟋蟀選擇住宅的時候,不肯隨遇而安,慎重地選擇住址?,F在讓我們到蟋蟀的住宅去作客,去看看這住宅究竟是什么樣的。
二、精讀住宅特點,加深感悟
1、自由讀3~6自然段,用橫線畫出住宅有什么特點,想一想,你能用一個詞來概括嗎?
2、反饋交流,并指名在黑板上板書。
(向陽、傾斜、隱蔽、像隧道、彎曲、九寸深、一尺寬、有門、有平臺、墻壁光滑、簡樸、清潔、干燥、衛生)
3、這小家伙真不簡單,一個小洞就有這么多的名堂,怪不得這么出名呢!
有感情地朗讀第一自然段。
4、現在,我們就來當蟋蟀的建筑師,為它畫一張住宅剖面圖吧!
(把畫好的圖貼在黑板上。)
5、你怎樣評價蟋蟀的住宅?帶著贊賞的語氣讀3~6段。
二、轉換角色,練習說話
1、現在,你們就是蟋蟀工程師本人,要去參加昆蟲建筑經驗交流大會,請你們馬上做好準備,介紹一下你是如何建筑住宅,你的住宅有什么特點!
2、學生自由準備后發言。
3、有感情地朗讀5、6兩個自然段。
三、學習挖掘部分,體會蟋蟀的工作艱苦
1、現在你知道為什么說蟋蟀的住宅是偉大的工程嗎?
(因為它的挖掘工具太簡單了?。?/p>
課文是怎么寫的呢?指名分節讀7~9小節。
畫出蟋蟀挖掘動作的詞。
2、用前足挖巢穴容易嗎?巢穴挖好了還要干什么呢?
(整修)
3、齊讀,讀出蟋蟀的工作艱苦。
四、閱讀資料,深入認識蟋蟀
1、看資料(課前同學們搜集的有關圖片及其他資料)談體會。
2、看了圖片、資料,你又懂得了哪些不知道的知識。
五、總結全文
1、齊讀全文。
2、讀了蟋蟀的住宅的介紹,你喜歡蟋蟀嗎?為什么?能用自己的話贊美它嗎?
3、練寫。
4、交流。
六、安排課后作業
1、把你認為最喜歡讀的句子抄一抄。
2、看誰先把5、6兩節背出來。
蟋蟀的住宅教學設計及設計意圖篇三
一、教材分析:
這是一篇精讀課文,作者懷著對蟋蟀的喜愛之情,真實地介紹了蟋蟀的住宅特點和修建經過,贊揚了蟋蟀不辭勞苦和不肯隨遇而安的精神。課文開門見山地引出說明對象。接著,從蟋蟀對住宅的選擇寫起,由內而外地寫出了住宅的特點。最后,具體描述了蟋蟀修建住宅的經過。在表達上,通篇采用擬人的手法,又運用比較、列舉數字、比喻等多種說明方法,介紹蟋蟀的特點。課文生動而富有兒童情趣。
二、教學目標:
1、理解蟋蟀住宅的特點和蟋蟀的住宅是怎樣建造的。體會蟋蟀吃苦耐勞、不肯隨遇而安的精神。
2、學習作者留心觀察周圍的事物、抓住事物特點進行敘述的方法。
3、有感情朗讀課文。
4、培養學生仔細觀察的習慣。
三、教學重點:
1、理解蟋蟀住宅的特點和它修建的經過。
2、學習作者抓住特點形象生動地說明事物。
四、教學難點:
體會蟋蟀吃苦耐勞、不肯隨遇而安的精神。
五、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第一課時
一、啟發談話,導入新課。
1、同學們見過蟋蟀嗎?知道它的俗名嗎?(也叫蛐蛐。)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家,蟋蟀也有自己的家,有家就要有住宅。今天,我們學習《蟋蟀的住宅》這一課,就是講蟋蟀的住處的。(板書)“蟋蟀”兩字怎么寫,老師忘了,誰幫老師一下?接下,學生說字形,老師板書“蟋蟀”,全班學生在手心上寫一遍。
2、師:小家伙雖小,但人緣特好,早已是大名鼎鼎、家喻戶曉,你知道它有哪些本領?(好斗、唱歌、建住宅)
二、檢查預習。
1、指名按自然段朗讀課文,讀后評議,著重糾正字音和讀破句的地方。
2、出示生字卡片,指導讀準生字的音。注意“宅”“慎”“址”“驟”是翹舌音,“擇”是平舌音。
三、練習給課文分段。
1、默讀課文,邊讀邊思考,課文可以分成幾段?
2、討論分段。
四、講讀第一段。
1、指名讀第一段。
2、討論。
(1)蟋蟀出名有幾個原因?
如果把第二句話改為“它的出名不光由于它的住宅,還由于它的唱歌?!毙胁恍??為什么?(幫助學生體會到:如果用“不光……還……”寫句子時,“還”后面的內容應該是強調的重點。課文中的這句話就很自然地引出了蟋蟀住宅的話題。)
(2)蟋蟀的住宅和其他昆蟲的住宅有哪幾點不同之處?結合課文具體說一說。(課文中強調了兩點,一是慎重選址,二是自己挖掘。)
3、齊讀第一段。
五、講讀第二段。
1、指名讀第二段。
2、討論。
(1)人們為什么對蟋蟀的勞動成果感到驚奇?
(2)“柔弱”是什么意思?根據你對蟋蟀的觀察,說說蟋蟀的挖掘工具怎么樣。
3、把第一、第二段連起來讀一讀。
六、布置作業。
蟋蟀的住宅教學設計及設計意圖篇四
《蟋蟀的住宅》是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小學語文教材第九冊的一篇講讀課文。xx介紹了蟋蟀住宅的特點以及住宅是怎樣建筑的等方面的知識,贊揚了蟋蟀吃苦耐勞、不肯隨遇而安的精神。根據高年級的閱讀要求,本課主要引導學生體會作者怎樣把蟋蟀住宅的特點和它的建造過程寫得具體,學習作者留心觀察周圍事物,抓住事物的特點進行敘述的方法。為此,本課可以通過“畫一畫”、“說一說”、“寫一寫”的方法進行教學。
在整體把握課文,理清xx層次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充分自讀課文,畫出蟋蟀住宅圖,然后進行交流。
1、反復閱讀課文,畫出蟋蟀的住宅圖。
學生要想準確完整地畫出蟋蟀的住宅,就必須主動地、細致地閱讀、理解課文,這樣就能調動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促使學生主動探究,順利地將第2—7自然段貫穿在一起,深入把握了蟋蟀住宅的'特點。
2、小組交流,合作補充。
學生在認真讀書,自我感悟的基礎上,進行小組交流,有利于互相啟發、互相補充,加深對課文的理解;然后全組合作,這樣畫出的蟋蟀住宅圖會更加準確、完整,學生對課文的理解會更加深入。
3、全班交流,提高認識。
在小組交流合作的基礎上,進行全班交流。由小組代表向全班介紹修改后的蟋蟀住宅圖,其他小組的同學也可以隨意發言,提出異議,但要求發言雙方都要為自己的觀戰從課文中找出依據。遇有爭議,師生可再讀課文,尋找答案,從而使全體學生在交流爭論中進一步加深理解,提高認識。
課文第8、9、10自然段主要介紹蟋蟀是如何建造住宅的。這一部分,內容比較簡單、形象,可以直接引導學生自讀課文,以一只蟋蟀的身份,用自己的語言,形象生動地向大家介紹“自己”如何來建造住宅。要求自由想象,適當擴充,并輔以動作和表情。
1、自讀課文,自由想象。
學生要想以蟋蟀的身份形象、生動地進行介紹住宅的建造過程,除認真細致地閱讀理解課文外,還要充分展開想象,揣摩蟋蟀工作時的動作、心理,補充蟋蟀的內心活動,這幾乎是在重現課本內容基礎上的童話創作,它不僅能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還能極大地發展學生的自我想象能力以及表演、表達能力。
2、全班交流,觀摩領會。
學生在自我表達的基礎上,觀摩他人的表演、表達,不權能相互學習豐富口頭語言及體會蟋蟀吃基耐勞、不肯隨遇而安的精神。
蟀工作時的動作、心理,補充蟋蟀的內心活動,這幾乎是在重現課本內容基礎上的童話創作,它不僅能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還能極大地發展學生的自我想象能力以及表演、表達能力。2、全班交流,觀摩領會。
學生在自我表達的基礎上,觀摩他人的表演、表達,不權能相互學習豐富口頭語言及體會蟋蟀吃基耐勞、不肯隨遇而安的精神。
通過“畫一畫”、“說一說”,學生完成了由語言文字到思想內容的“讀”的任務。然后,教師可引導學生跳出xx的內容,變換“讀者”的角色,站在作者的角度,重新審視這篇xx,學習作者留心觀察周轉的事物、抓信事物的特點進行敘述的方法,練習觀察、描寫一種小動物,進行知識遷移,從而實現由思想內容反顧語文文字,完成“寫”的任務,使語文教學“走上一個來回”的目的。
1、轉換角度,重審課文。
教師引導學生站在作者的角度,遵循“確定中心——選擇材料——布局謀篇——語言表達”的程序,進行理性研究,重點探究“作者是如何抓住事物特點進行敘述的”,從而使學生的閱讀再上一個新層次。
2、知識遷移,練習寫作。
學生學習《蟋蟀的住宅》一文的寫法,觀察描寫一種自己熟悉或喜歡的小動物,從而達到學以致用,養成留心觀察事物的習慣,提高寫作的能力。
總之,本課重在通過“畫一畫”、“說一說”、“寫一寫”,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引導學生主動探究,手、嘴、腦多種感官并用,培養了學生的創新實踐能力,提高了學習效率。
文檔為doc格式
蟋蟀的住宅教學設計及設計意圖篇五
:小學四年級語文(上冊)第二組
:觀察與發現課時:一課時
:四年級學生
1、課程標準的相關要求
(1)會使用字典、詞典,有初步的獨立識字能力。
(2)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能對課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問。
2、學情分析
我班的學生在經過一學年的學習,對周圍的事物能夠有意識的去觀察、去思考,并且具有了一定的自主學習的能力,他們能夠獨立識字,了解文章大意,進行質疑,能聯系上下文和生活實際了解課文中較簡單詞句的意思。但是文章在表達上很有特點,采用了擬人、比喻、比較、列數字等方法來介紹蟋蟀的特點,而這些寫法是學生難以關注和運用的。
3、教材分析
《蟋蟀的住宅》是以“觀察與發現”為主題的第二組教材中的第三篇課文,是19世紀法國著名昆蟲學家法布爾寫的一篇觀察筆記。作者懷著對蟋蟀的喜愛之情,用擬人的手法,具體介紹了蟋蟀住宅的特點和修建住宅的經過。對蟋蟀的吃苦耐勞和不肯隨遇而安,作者是十分贊許的。學習這篇課文,在讓學生把握課文主要內容的同時,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揣摩文章的'表達方法,并注意把這些方法運用到習作實踐中去。要讓學生學習作者認真觀察事物的方法,激發學生觀察周圍事物的興趣,體會作者是怎樣運用富有情趣的語言來表達的。
1、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能用自己的話說出蟋蟀的“住宅”是怎樣建成的,激起觀察自然的興趣。
2、積累好詞佳句,用小練筆和說話的形式學習作者運用生動形象的語言表達具體事物的寫作方法。
評價一:帶著你的疑問再讀課文。
評價二:搜集關于描寫昆蟲的文章讀一讀,并寫讀書筆記。
一、復習導入
聽寫生詞,同位互相檢查,及時改錯,必要時集體訂正:
回顧上節課的學習,你有哪些收獲?還有什么疑問?
二、精讀課文,深入理解
過渡:同學們能提出問題,說明你們是愛動腦筋的好孩子。下面請大家細讀課文,找出答案并在小組內交流。
互動研討:
1、作者為什么把蟋蟀的洞穴稱做是“住宅”呢?這是運用了什么修辭寫法?
2、“隨遇而安”什么意思?(指導學生讀第二自然段的前三句話)
3、“蟋蟀和它們不同,不肯隨遇而安”這恰好照應了課題“住宅”一詞。讀著這句話,你還會想些什么?(隨機板書;吃苦耐勞、不肯隨遇而安)
4、指導朗讀,體會“不肯隨遇而安”所表達的豐富內涵。
過渡:作者不僅把蟋蟀挖掘的洞穴說成是“住宅”,而且還說是個“偉大的工程”,你覺不覺得有點太夸張了?默讀文中相關段落,想一想為什么?(學生可能會結合蟋蟀的弱小及住宅建造方面來回答,引導學生抓住修建時的動作詞來理解)
5、你對這個工程的設計者、施工者怎樣評價呢?(學生可能發出贊嘆或發表自己的感受)用什么語氣讀這句話?(指導讀)
三、積累佳句,感悟寫法
1、作者用生動形象的語言描述了蟋蟀的住宅,這與他的細致觀察是分不開的,文中哪些地方講述他是怎樣觀察的,找出來讀一讀,體會一下。
2、文中采用大量的擬人寫法,說明了什么?你該用什么樣的語氣來讀呢?找出相關的語句多讀幾遍,體會這樣寫的好處,再摘抄下來。
四、總結布置,拓展延伸
1、談談你讀了這篇課文后有什么感受或啟發?
2、科學家法布爾以嚴謹求實、積極探索的科學態度,堅持長期細心觀察的敬業精神給我們很大的啟發。平時,我們每一個人也要以嚴謹認真的態度對待身邊的每一件事,從小培養耐心細致的觀察習慣,積極探索,為科學事業貢獻一份力量。
7、蟋蟀的住宅
選址:排水優良、溫和陽光(不隨遇而安)
特點:外部:向陽、隱蔽、干燥、彎曲、有門、有平臺(工程偉大)
內部:墻壁光滑、地面平整、簡樸、清潔、衛生
時間:秋天動工
建造方法:扒、搬、踏、推(不辭勞苦)
整修:冬季不時整修
要求:平整、光滑、干燥、舒適
蟋蟀的住宅教學設計及設計意圖篇六
觀察與發現
共兩課時第一課時
:四年級三班
1.課程標準的相關要求
基于識字寫字:能用硬筆熟練地書寫正楷字,做到規范、端正、整潔。寫字姿勢正確,有良好的書寫習慣。
基于閱讀:能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把握文章主要內容,體會文章表達的思想感情。
基于口語交際:能用普通話交流,學會認真傾聽,講述內容力求清楚明白。
2.學情分析
(1)基于識字寫字:學生能借助漢語拼音認讀漢字,他們已經掌握了一定量的漢字,多數孩子能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識記字形。
(2)基于閱讀:學生雖然有一定的觀察能力,但具體有序的描述事物、概括總結事物的特點存在一定的難度,學生在對文本進行理解與表達的時候,會出現層次不清的現象。
(3)基于口語交際(或寫話):能用普通話交談,在講述時能說出梗概,但是不夠具體。
3.教材分析
《蟋蟀的住宅》是人教版四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第三篇課文,是一篇精讀課文。這篇課文圍繞蟋蟀的住宅講了兩方面的內容,分別是蟋蟀住宅的特點,以及蟋蟀是如何修建住宅的。
1.認識“宅、隱”等12個生字,會寫“宅、臨”等14個生字。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說說蟋蟀選址的特點。
3.能說出蟋蟀的優秀品質。
評價任務一:通過自讀課文、教師指導認識“宅、隱”等12個生字,會寫“宅、臨”等14個生字。
評價任務二:通過師生交流,說出蟋蟀選址的特點。
評價任務三:通過小組討論,說出蟋蟀具有的優秀品質。
學習環節
學習活動
評價要點
環節一
激趣導入
揭題質疑
活動一:提問質疑
活動二:板書課題
1.板書課題,讀好課題。
理解課文題目采用的是擬人的修辭手法。
環節二
初讀課文
整體感知
活動一:正確讀文
1.自由讀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了解大意。
活動二:指導書寫
指導書寫“穴、臥”字。
活動三:理解課文
1.理解課文是從兩個方面描寫的。
正確書寫“穴、臥”字,注意書寫干凈,字形美觀,坐姿正確。(評價任務一)
環節三
細讀課文
深入理解
活動一:選址的特點
1.師生交流,理解“隨遇而安”。
活動二:作比較
1.把蟋蟀與其他昆蟲作對比。圈出體現別的昆蟲隨遇而安的詞語。
通過師生交流,理解蟋蟀選擇住址時不肯隨遇而安。(評價任務二)
環節四
小組討論
合作理解
1.小組交流,找出蟋蟀選擇住址的句子,并說一說蟋蟀身上的優秀品質。
通過小組交流討論,說一說蟋蟀身上的優秀品質。(評價任務三)
附:板書設計
蟋蟀的住宅
穴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