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名老師,常常要根據教學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是教學活動的依據,有著重要的地位。怎樣寫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教案應該怎么制定呢?這里我給大家分享一些最新的教案范文,方便大家學習。
幼兒園大班等車教案及反思篇一
1.根據人物特點,將音樂形象與故事中的人物形象相匹配。
2.在音樂中大膽試用動作、表情等表現人物形象,體驗表演的快樂。
3.通過表演,懂得不要輕信陌生人的道理。
4.能唱準曲調,吐字清晰,并能大膽的在集體面前演唱。
5.樂意參加音樂活動,體驗音樂活動中的快樂。
幼兒園大班等車教案及反思篇二
1、培養幼兒分析、概括及速算反應能力。
2、掌握三以內數的組成、加減初步理解加法互換,加減互逆的關系。
3、發展幼兒的觀察比較能力。
4、愿意與同伴、老師互動,喜歡表達自己的想法。
每人剪三張同樣大的紙片,用小紐扣在紙片上分別畫1~3個小圓點,并寫上相應數字
玩法:幼兒自愿結合,每兩人一組游戲,以《剪子、包袱、錘》決勝負,勝者先抽牌,另一名幼兒湊數,進行三以內的組成,加減運算練習,算得對又快的幼兒得紅華一朵,游戲結束,紅花多的為勝。
牌面朝下,每次只能抽一張,抽多抽少都視為違規。
由于活動前做了充分準備,為每個孩子準備了一套游戲用的卡片,充分調動起了孩子們的積極性。在此次活動中,孩子們表現出對數學活動的濃厚興趣。特別是游戲環節,孩子們以《剪子、包袱、錘》決勝負的形式進行游戲。掌握了3以內的組成、加減,初步理解了加法互換,系。培養了幼兒的速算能力。只有個別幼兒,如董雨桐、王子恒學的不太好加減互逆的關系。
幼兒園大班等車教案及反思篇三
1.培養幼兒手眼協調能力
2.練習屈膝四肢著地協調往前爬。
3.喜歡戶外體育運動。
小沙包、桌子、音樂《蝸牛與黃鸝鳥》
一、開始部分
音樂熱身引入活動
——小朋友們聽,音樂響了,和我一起動起來吧!
——歌曲中你聽到了什么事情?
二,基本部分
1.學一學
小朋友們都看見過蝸牛是怎么爬的,誰來學一學?
2.游戲,蝸牛運沙包
——小蝸牛今天要幫小松鼠螞蟻運沙包,你們要不要一起啊?
幼兒扮演蝸牛,屈膝四肢著地,背上馱著沙包,慢慢地在草地上爬行。
3.障礙爬
教師將幾張桌子連接起來,當做通道,搭獨木橋,拱門,在障礙爬中鍛煉幼兒手眼協調能力。
三、結束部分
放松運動
幼兒園大班等車教案及反思篇四
蔬菜自助餐(附反思)
1.進一步了解蔬菜有不同的味道和多種制作方法,知道多吃蔬菜有益健康。
2.能用語言較清楚地介紹菜肴的名稱、特點。
3.體驗與同伴共同分享吃蔬菜的快樂。
1.活動前幼兒在家和父母商量共同制作一道菜,并參加買菜、擇菜、洗菜、燒菜的制作全過程。
2.每人一套餐具:碗、筷子、共用的勺子若干。
3.各種常見蔬菜的圖片,多媒體。
4.教師提供菜肴,有:香菇青菜,青菜粉絲湯,涼拌黃瓜等。
一、教師出示各類蔬菜的圖片,引導幼兒認識蔬菜的名稱。
二、教師準備的六道菜肴,了解蔬菜的作用。
1.引導幼兒認識蔬菜名稱、教師介紹制作方法等(可用幻燈片展示制作過程)。
2.提問:人們為什么要吃蔬菜呢?能不能光吃葷菜不吃蔬菜?
三、分類擺放菜肴。
引導幼兒根據菜肴的制作方法來分類:將菜肴按涼拌菜、炒菜、湯,分類擺放在餐桌上。
四、參加品嘗蔬菜自助餐。
1.了解一些自助餐的禮儀。如:用共用的勺子盛菜,吃多少、盛多少,不浪費等。
2.幼兒拿好自己的餐具,自選菜肴品嘗,在快樂的氣氛中進一步激發幼兒對蔬菜的熱愛。主要引導幼兒品嘗更多品種的蔬菜,相互欣賞、品嘗同一種蔬菜的不同制作方式。
五、小結。
1.介紹自己吃了哪幾樣蔬菜,是什么味道的?
2.有沒有同一種蔬菜有不同的做法的?
3.小結:各種蔬菜有不同的味道,同一種蔬菜還可以由不同的吃法。多吃蔬菜可以讓我們的身體更健康。
修改理由:本次活動本來是請每位幼兒都自己從家中帶一道菜肴來,考慮到是國慶后的第一天,一些家長可能會忘記,所以我和保育員一起準備了幾道簡單的菜肴,如:涼拌黃瓜等,這樣既能開展活動,也讓幼兒活動中初步體會自助餐的樂趣。
活動反思:
以身引導,多吃蔬菜。
《指南》健康領域中指出:“幫助幼兒了解食物的營養價值,引導他們不偏食不挑食、少吃或不吃不利于健康的食品;多喝白開水,少喝飲料”,本次活動中發現孩子對各種常見的蔬菜還是有一定的了解,他們能說出蔬菜的名稱以及用這種菜能做什么菜肴,我想這是活動前孩子們和家長一起制作菜肴積累的經驗。整個活動中孩子們學會了按蔬菜的制作方法分類,另外還讓幼兒從吃蔬菜自助餐的活動中體驗到與同伴分享的快樂,從而讓幼兒懂得我們要多吃蔬菜,這樣我們的身體才會更加的健康。通過活動的引導,孩子們對蔬菜的營養價值有了更多的了解,一些平時挑剔食物的孩子也表示愿意嘗試一下那些平時不太敢不愛吃的食物,對他們來說也是一次改進的機會吧。同時我們也希望家長平時在家也要多多鼓勵孩子們去注意吃蔬菜,養成愛吃蔬菜的好習慣還要家長以身作則,樹立好榜樣。我們會進一步做好這方面的溝通工作的。
幼兒園大班等車教案及反思篇五
1.提高幼兒的身體動作的協調,靈敏性和跑步的能力。
2.發展幼兒的獨立,集體團結的精神。培養幼兒活潑開朗的性格。
3.發展幼兒想象力。
4.遵守社會行為規則,不做“禁止”的事。
5.遵守游戲規則,體驗與同伴合作游戲及控制性活動帶來的快樂。
1如何培養幼兒組織能力。
2如何發揮幼兒繪圖的能力。
小彩旗彩色粉筆彩條圖形:圓三角形正方形半圓
1.教師充滿熱情地對孩子說:“今天終于放晴了,我們去戶外活動玩好不好?請小朋友認識圖形及彩帶。
2.教師帶著幼兒排著整齊的隊伍來到操場。
3.教師跟孩子們做些簡單的活動前準備。
a.剛才我們認識了哪些圖形?每組選一個優秀有組織能力的孩子(小指揮)來回答,答對了,幼兒選圖形和小彩旗,一共分四組。
b.請幼兒想象,把手中的圖形用粉筆在地面上變成些有趣的小建筑。每組經過大家的商量。并要求適合孩子們跳躍、平衡的圖形。
c.在自由活動中,孩子們,你們應該注意些什么?安全!跳時不能太快,以免相撞。一定聽從小指揮的安排。
d.每組的小指揮拿著彩旗,圖形和粉筆,帶著自己伙伴去完成一個圖形。每組在不同方向畫。
1.第一組:彩帶。長長的獨木橋。發展幼兒的協調能力。
2.第二組:圓形。梅花樁。發展幼兒的想象力,幼兒的跳躍能力。
3.第三組:圓,三角形。轉轉轉。發展幼兒想象力,幼兒的跳躍能力。
4.第四組:半圓,正方形。跳房子。發展幼兒的想象力,幼兒的跳躍能力。
5.讓每組的孩子演示給大家看?!狙菔镜男Ч芎?,孩子很開心?!?/p>
規定1:腳必須來到獨木橋,梅花樁,轉轉轉,跳房子上。
2:雙腳離開粉筆畫線外,離開團隊。
3:跳到最后的幼兒為勝。
6.讓獨木橋、梅花樁、轉轉轉、跳房子,最后組成一個闖關游戲。【幼兒帶著老師一起游戲】。四組組成一組一起闖關。
7闖關的游戲,既培養了個別幼兒的組織能力,語言能力,也充分發揮了幼兒的想象力,動作協調能力。懂得贏和輸,勝利和失敗的嘗試,讓幼兒從小養成堅持就是勝利的道理。
這堂戶外活動是幼兒在戶外自由活動,發現幼兒的特別喜歡有挑戰性的活動。經過幼兒實踐,構思寫成了教案活動。
幼兒容易理解,特別喜歡。幼兒活動時可以讓教師也參與活動,讓幼兒感覺的快感,成功的喜悅。
如果重新上這節課,幼兒會有更多的想象空間應用在實踐中。幼兒的興趣會更大。上這堂課后:孩子對我說:“劉老師,我求求你了,讓我們在玩一會吧!”孩子的話,說明這堂課的價值。
幼兒園大班等車教案及反思篇六
1、欣賞、感受文學作品的意境美,理解詩歌所展現的四季的特征。
2、在幼兒理解感知詩歌"四季"結構基礎上嘗試仿編詩歌,用詩歌語言表述個人經驗和想像內容。
3、感受四季的美好。
4、在活動中增長幼兒對文學作品的愛好和對大自然的愛。
感知春、夏、秋、冬四個季節的不同特征。
1、關于四季景色的課件。(分春、夏、秋、冬)
2、繪有草牙、荷葉、稻穗、雪人的四幅圖。(上面有許多空白,分別釘在泡沫做的"四季樹"上。)
3、四季的頭飾。(草芽、荷葉、稻穗、雪人)
4、音樂。
一、談話導入。
師:現在是什么季節?從哪些地方看出是秋天呢?一年中,除了秋季,還有哪幾個季節?我們來看大屏幕,猜猜是什么季節?說說你是怎么看出來的'。
四季草芽尖尖,他對小鳥說:"我是春天。"荷葉圓圓,他對青蛙說:"我是夏天。"谷穗彎彎,他鞠著躬說:"我是秋天。"雪人大肚子一挺,他頑皮地說:"我就是冬天。"
二、幫助幼兒理解感知作品。
(教學重點)幼兒欣賞詩歌中優美的語言,感受春夏秋冬四季的主要特征。說說自己發現了什么。詩歌里的每個季節有代表性的事物。如,草芽是春天特有的,雪人是冬天特有的。可讓孩子聯系生活實際,說說每個季節還有哪些代表性事物,讓孩子認識四季,感受四季的美好。
三、嘗試仿編詩歌。
采用多種形式朗讀:個人讀、同伴對讀、小組輪流讀、分角色讀、做動作讀……通過朗讀表現孩子自己的感受。如,"草芽尖尖"可讀得輕細,表現出草芽的柔嫩;谷穗"鞠著躬說",可讀出謙虛的感覺;"雪人大肚子一挺",可以做挺肚子的動作,以表現雪人頑皮的樣子。對孩子的創造,教師應充分給予鼓勵。
根據幼兒的想象仿編詩歌,如:鮮花紅紅,他對蝴蝶說:"我是春天。"柳葉綠綠,他對小鳥說:"我是春天。"知了叫叫,他對大地說:"我是夏天。"樹葉黃黃,他對大雁說:"我是秋天。"菊花香香,他對落葉說:"我是秋天。"雪花白白,他對人們說:"我是冬天。"臘梅花開,他對小朋友說:"我是冬天。"水仙花開,他對天空說:"我是冬天。"
四、表演四季:
聽了小朋友們找到的四季,我覺得四季真的好美呀!就讓我們一同感受四季的美麗景色吧!請小朋友帶上四季的頭飾進行表演。請個別幼兒一邊念《四季》一邊做動作。
鼓勵個別幼兒領著大家誦讀。
五、拓展游戲。
說說畫畫:
你喜歡哪一個季節?為什么?把你喜歡的季節畫一畫,并能給圖畫取個名字。(放背景音樂,用背景音樂來調控畫畫的時間)六、課后延伸找找描寫春、夏、秋、冬方面的兒歌,讀讀并能介紹給小伙伴們。如:春雷喚醒了桃花。夏雨洗綠了樹葉。
秋風染紅了楓葉。冬雪鋪滿了大地。
《四季》是一首富有童趣的詩歌。通過對春天的草芽,夏天的荷葉,秋天的谷穗和冬天的雪人這幾種代表性的事物的描述來表現四季的特征。
在教學設計時采用了你喜歡哪個季節就先學哪個季節,先讀描寫哪個季節的話。我把教學目標定位在"喜歡閱讀,感受閱讀的興趣"。比如在教學春天時,我讓小朋友自由說:你在春天看到了什么?小朋友都很會說:我看到了小草長出來了;我看到小鳥也飛出來了;還有的說春天桃花開了……這時候小朋友的興趣都非常高,都非常想學下面的內容。
本節教學活動的多媒體課件我進行了自創,收到了比較好的效果,可以讓孩子們自主選擇季節,談論季節,創編兒歌。
指一年中交替出現的四個季節,即春季、夏季、秋季和冬季。在天文上,季節劃分是以地球圍繞太陽公轉軌道上位置確定的。
幼兒園大班等車教案及反思篇七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掌握使用剪刀的正確方法,并學習剪弧線。
2、通過活動讓幼兒體驗到剪紙活動的快樂。
3、發展幼兒的動手能力。
4、加強幼兒的安全意識。
5、探索、發現生活中的多樣性及特征。
活動準備:
1、紅、黃、藍色的紙若干。
2、錄音機、磁帶、剪刀、膠棒、抹布。
活動重難點:
重點:教授孩子使用剪刀的正確方法,讓孩子學會安全使用剪刀。
難點:提高孩子的動手操作能力。
活動過程:
(一)紙條寶寶變魔術,引出主題。
t:“紙條寶寶可調皮了,它們爬呀爬呀爬到我的頭上,你們看,它們變成了什么?”(兔子的耳朵)
t:“它們又爬呀爬,爬到我腰里,這會兒它們又變成了什么?”(裙子、腰帶)
t:“紙條寶寶變了那么多好玩的東西,它現在要請小朋友幫忙了,它們想變成春天五顏六色的花,小朋友想想,我們可以怎樣幫助它們呢?”(可以撕花,可以剪花、可以折花)
(這種變魔術的方式充滿了神秘性,幼兒對魔術都有著極高的興趣,我選用“紙條寶寶變魔術”這種形式,集中了幼兒的注意力,調動了大腦皮層的興奮性,使幼兒能快速進入狀態,更好的集中了幼兒的注意力。通過大膽想象紙條變成了兔子的耳朵,裙子等,發展幼兒的創造力)。
(二)剪刀娃娃變魔術
1、出示剪刀?!拔覀儊砜葱〖舻蹲儌€魔術吧!”
2、老師示范怎樣使用剪刀?!靶∈肿儼研∈謽?,剪刀洞里來睡覺,剪刀張開大嘴巴,一上一下工作忙,咔嚓——咔嚓——小剪刀剪出了什么顏色的花?”(紅色的花)
3、拿一張正方形的紙。我們把正方形的花對折一下,再對折一下,(變成小正方形,手拿小方形一角,開口朝上),正方形的花變成了小山了,小剪刀要爬山了,咔嚓——咔嚓,它從這個角爬呀爬,爬過彎彎的小山坡,爬到了那個角,這次方形花變成了什么花?(圓形的花,有花瓣的花)
4、請小朋友拿出小手試一下。(以詩歌形式讓幼兒掌握使用剪刀的正確方法,幼兒能夠很快地接受,也鍛煉了幼兒各器官間的協調能力。)
(三)小朋友操作,老師指導(音樂聲中進行)
t:現在請你們的小剪刀也工作起來,剪一剪,變一變,剪出不同顏色的花,剪得快的小朋友可以多剪一些。小剪刀還有句悄悄話對你們說:“用完剪刀后請你們將剪刀的‘嘴巴’合上,不然它的嘴該累了?!?/p>
(四)讓幼兒自己總結你通過這節課你學到了什么?你說一下你在使用剪刀時你應該怎樣做才能使自己安全的使用剪刀。
活動反思:
用剪刀剪弧形是本活動的重點,也是難點,小班幼兒的手部控制能力還不太好,有的幼兒剪的還是折線,所以剪弧形是本次活動的突破點。但幼兒在“小剪刀爬山坡”的形象語言引導下,輕松地練習了剪弧線,由于幼兒第一次動手嘗試,他們之間的水平也有很大差距,有的幼兒已經能夠在剪好的小花的基礎上,創造鏤空的圖案。因為是第一次嘗試,所以要對幼兒的作品更多的是給予鼓勵的評價,充分發揮他們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幼兒園大班等車教案及反思篇八
本活動是以歌曲《小青蛙回家》為基礎材料而設計的?!缎∏嗤芑丶摇愤@首歌曲具有明顯的節奏型和角色,易學易演。利用從各個不同角度:角色培訓、故事情境等的突破,從而達到享受這一內在的教育潛力。幼兒通過聽聽、想想、學學、演演,不僅對歌詞、曲調有掌握,同時也會提高自身的表演技能,促進其各方面素質的發展。
1、唱歌曲《小青蛙回家》,根據不同的故事情景,通過不同的聲音、節奏、表情、動作來表現同不情緒的情感。
2、能根據歌曲的旋律及結構特點大膽地創遍歌詞。
3、體會創編的愉快和用心交往的快樂。
4、能唱準曲調,吐字清晰,并能大膽的在集體面前演唱。
5、對音樂活動感興趣,在唱唱玩玩中感到快樂。
青蛙紙偶一個,圖譜一張,電子琴。
一、引起興趣,引出主題。
出示青蛙,師問“這是誰?”“對,天黑了,小青蛙要回家了。小朋友們聽一聽它是怎么回家的?”
二、新教歌曲
1、教師清唱歌曲一遍。
2、重點練習基本節奏:xx|xx|xx|xx|xxx|xxx
(1)師問:“剛才小青蛙是怎么回家的?你能學一學嗎?”請小朋友做蹦蹦、呱呱的動作并發出聲音。(出示圖譜)“瞧,我想了個好辦法把它邊蹦邊唱的情景畫下來了?!?/p>
(2)師唱一遍節奏后問“圖譜中的符號表示什么意思?!薄拔覀円黄饋韺W當小青蛙吧!”
a、練習兩遍
b、師幼輪唱
c、“蹦蹦”或“呱呱”處默唱
3、完整演唱兩遍。
師“我們都是青蛙的朋友,讓我們一起唱著歌送小青蛙回家好嗎?”跟琴齊唱表演兩遍。
三、通過不同情境的創設,表演不同的情緒情感。
1、師“其實小青蛙今天一只害蟲都沒有捉到,心里十分難過。怎么唱才能表達出難過的心情呢?”(慢,難過的表情)
2、師“咦!青蛙媽媽一個勁地給小青蛙打傳呼,不知道家里除了什么急事,小青蛙急著往家趕,該怎么唱?誰來表演一下。”(快,著急的表情)幼兒跟琴齊唱并表演。
3、師“你們猜猜看,小青蛙在回家的路上會不會發生什么事情呢?(引導幼兒討論,發言)小青蛙經過草地的時候發現遇到蛇了,它可想不被蛇現發,要不然蛇會吃了它的,該怎么辦?”(輕輕蹦,不發出叫聲)
4、師“小青蛙躲過了蛇,氣喘吁吁地趕到了家,來原青蛙媽媽在等它吃飯呢!
四、創編活動
1、師“很多正在回家的小動物們聽到了小青蛙的歌聲,它們覺得妙極了,也都唱起來了。它們會是誰呢?它們會不會遇到誰,會發生什么事情呢,并根據所創編的故事情境進行歌表演)
結束部分。師“小動物們一個個都唱著歌回到了家,我們也要準備回去了,今天開不開心?開心就笑一笑,看起來大家心情都不錯哦!來,表達以下我們的好心情?!苯處熞龑в變哼呑哌呎f“走走,哈哈,走走,哈哈,走走走,哈哈哈?。ǔ龌顒邮遥?/p>
《小青蛙找家》一課,選自人音版教材小學一年級音樂教科書第八課。它包括聆聽、歌曲和創編與活動幾部分內容。它們之間互相關聯,貼近學生的生活,童趣盎然。
音樂;學會用輕快富有彈性的聲音演唱歌曲《小青蛙找家》并能創編動作,從中體驗到學習音樂的快樂。我整體的教學思路是以“動物”作為本課的主題情境和主線,設計環環相扣的教學活動,讓學生在看、聽、想、說、做的過程中感受音樂,表現音樂,體驗音樂活動帶來的愉悅感受。
《音樂課程標準》中指出“音樂課應發揮音樂藝術特有的魅力,在不同的教學階段,根據學生身心發展規律和審美的心理特征,以豐富多彩的教學內容和生動活潑的教學形式,激發和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被谶@種理念,在課的一開始,我就說“歡迎大家進入愉快的音樂課堂。今天啊,老師要帶同學們去愉快的動物王國里參觀一下。”這樣導入,既促進了師生關系,又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為整堂課的愉快教學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對于低年級學生而言,模仿各種小動物,模仿他人活動,他們十分樂意。我設計了動物動畫卡通形象,讓學生通過模仿小動物的聲音和形象,在模仿活動中來抒發自己的快樂。突破以前沉悶老套的教學方法。尤其是在愛聆聽音樂時,讓學生模仿小青蛙的各種形象,并且分小組合作用自制的沙筒和形體語言來模擬夏天的狂風暴雨。讓學生隨著音樂一起來表現音樂形象,引導他們參與音樂實踐活動。這樣無形中就讓學生理解了音樂,體會了音樂形象,也提高了學生之間的合作意識。
新的教學理念告訴我們,一切的學習方式都應該用符合兒童情趣的方式進行。教學時應注重學生的自主探討,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注重交流合作,體驗共同學習的樂趣。在歌曲教學這一部分,我先讓學生充分而完整的聆聽歌曲,然后根據歌曲的節奏特點,用鼓聲來敲擊節奏,讓學生通過聽音來排擊節奏。這樣極大的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又解決了歌曲的難點。雖然這種方法對一年級的學生有點困難,但由于平時注重這一方面的訓練,所以還是達到了很好的效果。
鼓勵學生探究學習,激發創新求異思維,在本課中也有體現。我充分發揮孩子們的想象力與動手能力,進行探究性與創造性的學習,教學中想讓孩子們用沙筒來模仿雨聲,但是教具有限。于是在課前引導孩子們自己去尋找,看身邊有沒有什么物件可以充當沙筒來代替雨聲。于是就有了在塑料瓶子里裝上沙子或者小石子的“沙筒”,這不但滿足了全體學生想動、好動的欲望,也充分發揮了孩子們的想象力、創造力與動手操作能力。另外,鼓勵學生自己為歌曲創編動作打破了以前“照葫蘆畫瓢”的方法,給孩子們營造了樂學,想學的教學氛圍。
《小青蛙找家》有它的光彩之處,但也存在不少遺憾。比如,在學生完整而充分的聆聽音樂,并且隨著音樂表現音樂形象時,學生更多是專注于手上的動作,而忽略了耳邊的音樂,造成了課堂的紊亂。
另外,學生在模仿音樂形象時,發生了爭執,這些都需要老師及時發現并且調節。
總之,“感受音樂,體驗快樂”是本課的宗旨。通過教學及各種生動的音樂實踐活動,培養了學生愛好音樂的情趣,發展了學生對音樂的感受力和表現力。當然,在今后的教學中,教師應盡快轉變觀念,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從學生的興趣出發,一切為了孩子的發展而努力!
幼兒園大班等車教案及反思篇九
1、幼兒通過合作交流學習7的分解與組成,感知數的分和的有序性。
2、讓幼兒在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中 共同學習、發展,充分體驗小組互助、合作學習的快樂。
1、不同大小、顏色、形狀的西瓜、桃子的圖片若干,不同種類的拼插玩具和廢舊材料。
2、音樂磁帶:《我的朋友在哪里》
3、顏色或圖案不同的數字1-6的卡片。
4、7的分和式記錄表。
師:嗨嗨,我的1球碰幾球?
幼兒:嗨嗨,你的1球碰5球。
2、 每組組長自報家門,教師為每組貼上相應的羊羊貼畫。
3、 師:我們每只羊羊隊的小朋友都很好,今天老師還特別為你們請來了一個朋友(出示數字7),讓數字7作裁判,評判出究竟是哪只羊羊隊取得最后的勝利。
(2)分完后要把你分的結果填寫到記錄表上。
2、幼兒分組合作進行分解、記錄,教師巡視并作個別指導。
喜羊羊隊材料:桃子圖片;美羊羊隊材料:西瓜圖片;沸羊羊隊材料:金魚圖片;懶羊羊隊材料:拼插玩具;暖羊羊隊材料:奶盒和奶瓶;慢羊羊隊材料:各種紙盒(牙膏盒、藥盒、煙盒)。等等3、 幼兒匯報美羊羊隊:老師,我們組按西瓜的大小把7分成了1和6.
喜羊羊隊:我們組按桃子的種類把7分成了2和5.
暖羊羊隊:我門組的材料都是關于奶的飲料,按盒子的和瓶子的把7分成了3和4;4、 教師小結。
引導幼兒歸納7的分解方法有多少種。
5、 數字7裁判評出優勝獎,給予鼓勵。
2、找朋友。
音樂《我的朋友在哪里》,幼兒手拿數字卡片邊唱邊找自己的好朋友。
3、 幼兒互相檢查,找到的朋友對不對。
4、 匯報。
我是草莓3,我是草莓4,我們合起來是數字7,我們倆是好朋友。(倆個好朋友互相抱抱)四、延伸我們學習了數字2-7的分解,也知道他們的分解方法有多種,請幼兒回家自己探索8的分解方法有多少種,你能找到怎樣的規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