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總少不了接觸作文或者范文吧,通過文章可以把我們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塊。大家想知道怎么樣才能寫一篇比較優質的范文嗎?下面我給大家整理了一些優秀范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駁論文論點示例篇一
班門弄斧者不滿足于現狀,到技藝更高的人那里去推銷自我,正反映了他們勇于上進,不甘落后的精神,同時也顯示出他們強大的自信心,堅信自我長期練就的本領會得到賞識,進而在高人的指點下學到更多的本領。這種人不但不應被眾人譏笑,并且還應受到眾人稱贊,因為他們才真正認識到自我的價值不在于為已學得的小小本領沽沾自喜,而在于不斷充實自我,學到更多的本領。既然這樣,班門弄斧者就不應受到指責,即使是魯班也應當為有這樣精于學藝的人而感到高興。
鋼琴王子肖邦在未成名之前,是個清貧的無名小輩,但他酷愛音樂,愿將一生傾注在美妙的旋律之中,并且異常地刻苦練琴。他在自我的第一場音樂演奏會上特請李斯特為在場聽眾演奏了一支名曲。此后肖邦名聲大振。肖邦向李斯特表示謝意,說:“是您用寬厚的臂膀扶助了我。”而李斯特卻笑著說:“不,是你造就了自我的成功。”肖邦的成功離不開自信與勇氣,他敢于在鋼琴大師面前展示自我的音樂才能,不僅僅得到大師的賞識,也得到了眾人的贊許。
由此看來,“班門弄斧”并不是什么壞事,相反,“班門弄斧”反映了人的勇氣與自信。有了這種勇于展示自我的勇氣,才使班門弄斧者的本領日漸增長,從而獲得成功。
駁論文論點示例篇二
讀書無用論,這個理論在很長的一段時間內一直被眾多人宣傳,有些人認為這個說法不無道理,有些人則認為這個理論大錯特錯,下面我就來說說我的看法。
讀書無用論大概有兩個方面,第一個方面是年輕的時候辛辛苦苦的讀書,最后進入社會取得的經濟效益還不如不怎么讀書的人多,換句話說就是上了這么多年學,才掙那么點錢,所以說最后就覺得讀書無用。
我認為讀書無用論只是一種片面的、短視的視角,它只看到了某一個時刻,一個人的能力和所擁有的資源不匹配,或者說是文憑和他現在的收入不匹配,就認為這個理論是對的,但是這背后更復雜的原因,讀書無用論并沒有看到。
首先,人生本就復雜難言,沒有哪條路是完全安全,可以確保成功的。在過去的歷史里,讀書幾乎只是貴族們的特權,到后來封建科舉制,老百姓們才有機會通過讀書考取功名,封妻蔭子。那么些個寒窗苦讀的日子,最后才有金榜題名的那一刻。因為歷史上教育資源來之不易,所以大多數人比較珍惜,另外讀書與晉升的途徑聯系密切,所以讀書無用論這個觀點很少出現。
現代社會的教育跟過去相比是井噴之勢,有更多的人有機會去讀書,也就有更多的人有機會去接受高等教育,但是不得不說這些人也有著千差萬別。
有的孩子,父母是農民,他們常常告訴孩子,我們苦點無所謂,你好好念書,將來會有本事的,相信這句話很多孩子都聽說過。然而事實上真的是這樣嗎?農村出身的孩子,或許很能吃苦,但是因為視野受局限,他們并不知道,這些知識,該怎么用來賺錢。他們看到的倒是老家鄰居開挖掘機,已經給家里買了輛面包車。對比自己,仍然在大學里念著不知所以然的書,花著父母的錢。
有的孩子,父母是研究生學歷,早早就讓孩子看書看電影,學英語練舞蹈。這樣家庭出身的孩子,一旦選擇努力,那么他們擁有的視野和從小養成的習慣,會幫助他們看得很遠很遠。
其次,在這么大的世界中,每個人都走著不同的道路。高考早已成為千軍萬馬的搏殺,最后的勝利者走進好的大學,而失敗者則走進社會的滾滾紅塵中,留下失敗的嘆息,然后就用消極的語氣告訴你,讀書無用,你看我讀過書,最后不還是混成這個樣子。還有的人可能沒讀過書,但是在社會上飽受挫折,那些挫折你可能都無法想象,最終他們成為成功的人士,而那些不愿意努力的人就以他們為榜樣,不去讀書,然后這些人就會說,你看他們不是也沒上過學,最后不也是成功了。
讀書,或許不能讓我們直接賺到錢,但是我們還是要讀書,為什么這樣做,是因為我們知道這些知識是正確的,我們確實是要這么做的,而且我們應該讓更多的人知道,這個世界很大,不讀書,你可能什么都得不到。
駁論文論點示例篇三
如果達爾文不敢“班門弄斧”不去研究生物的進化論,那我們今日還是相信我們人類還是上帝創造的。如果劉翔不敢“班門弄斧”,在世界短跑精英面前退縮那他也得不到金牌。今日我們也許還會被其他國家嘲笑。如果19歲的華羅庚不敢“班門弄斧”沒有推倒蘇家駒一個錯誤的理論,今日也許我們還在學著錯誤的理論。
所以21世紀需要人才,需要具有班門弄斧精神的人!
駁論文論點示例篇四
議論文從論證的方式上看,可分為立論和駁論兩種。
立論是就一定的事件或問題,提出并闡明自己的見解或主張。駁論是就一定的事件或問題發表議論,批駁片面的、錯誤的甚至反動的見解或主張。一般說來,批駁對方的論點有三種方式。
一是直接駁論點,即先舉出對方的荒謬的論點,然后用正確的道理和確鑿的事實直接加以批駁,揭示謊言同事實、荒謬與真理之間的矛盾。
二是通過批駁論據來駁倒對方的論點。論據是支撐論點的,論據駁倒了,論點也就不成立了。
三是通過批駁對方的論證來駁倒對方的論點。論述一個問題,論點和論據之間必須有內在的邏輯關系,否則就站不住腳。通過駁論證來駁論點,就是揭穿對方的論點與論據之間列內在的邏輯聯系,即所持論據不能證明論戰,其論點不能由論據推出。
駁論文論點示例篇五
晚上,寫完課外閱讀筆記,發現有一塊“空地”,“荒”了怪可惜的,于是提筆畫了幾根小草,媽媽看見了,說:“你的教師能寫會畫,在他面前‘班門弄斧‘,豈不讓人家笑話!”聽了媽媽的話,我不禁浮想聯翩。
“班門弄斧”這個典故是比喻在比自我高明的人面前賣弄本領,自古以來都是貶義的。
由此,我想到:學生們學習本領,總會遇到各種難題。假如如教師斥道:“學習乃人生大事,休要逞強!”學生也很“謙遜”,不再進取,那科學技術怎樣能發展到今日這樣先進的水平?向教師學習,并非“班門弄斧”。即使弄幾下斧,求教于他人,有什么不好?所以而多學一些本領,又有什么不對?如果永遠不敢“班門弄斧”,人類可能還在吃生肉,披樹皮。敢于“班門弄斧”,正是求教的開始。
它束縛著人們的思想。事物總是發展的,后代總是勝于前代的,有許多人在“班門”前大“弄”其“斧”;青年數學家陳景潤,就是在著名數學家華羅庚面前“弄斧”,為摘取數學皇冠上的明珠取得優異成績;工人作家宗福先,就是在戲劇大師曹禺門前“弄斧”,寫出了話劇《于無聲處》,轟動了全國。
我們不要怕“班門弄斧”,而要進取的去“班門弄斧”。